宋朝植树造林的意义( 12-03) 我国古代讲求天人合一,主张将自然界和人类看作一个整体,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其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文明保护思想,因此“环保”“绿色”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宋代延续前代的做法,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各州县又设“农师”之职,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之,也为民众植树造林提供技术指导。宋代对植树造林尤其重视。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不管是郊外的道路两旁,汴河沿岸,还是繁华都市内的街道两边,都是绿树成荫。这当然是宋朝政府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的结果。宋太祖立国之后,即诏令沿黄河、汴河两岸的州县,必须多种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民欲广树艺者听”。...
古埃及是什么人种( 11-30) 我们时常会自豪地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而埃及,作为一个文明中断过的四大古国之一,不仅"古埃及"和今天的"埃及"不同,"古埃及人"和当下的埃及人也不一样。现代的埃及,其人口的约90%都是阿拉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余下的约10%,主要是科普特人,算是古埃及人的"混血"后裔。所以仅仅是从比例上来说,外来的人口深刻地影响了埃及人口的构成,现代的埃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古埃及人的身影。那么,曾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去哪了?现在的埃及人是他们的后裔吗?首先不得不承认,对于古埃及,整个世界都还知之甚少。可即便是那有限的"已知",也已经让我们产生了大...
古都洛阳:历史延续六千年从未间断( 11-21) 在中国的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洛阳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古城。洛阳之所以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迄今从未间断。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涧西区谷水镇王湾村发现了一座重要的古文化遗址,这座遗址被命名为王湾遗址,王湾遗址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湾一期是仰韶文化时期。王湾二期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时期。王湾三期,是中原龙山文化时期。王湾遗址的发现,不仅将洛阳地区的历史追溯到了六千年前的仰韶时代,而且也进一步证明了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的承继关系。中国历史学界一般认为,进入夏王朝以后,中华民族进入到了文明时代。夏以前,称之为史前时...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11-21) 东汉末年,汉室权利每况愈下,刘焉向朝廷提议,分别派出刘氏宗亲还有朝廷重臣到各州担任州牧,其权利在刺史、太守之上,这样便能稳住天下大乱的局势。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废史立牧”,只不过立州牧这件事并没有朝刘焉说的方向发展,而是进一步形成天下被诸侯割据的局面。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焉通过被百姓推荐为“贤良方正”而步入仕途。所谓“贤良方正”,是汉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一种科目,由汉文帝设立。汉文帝希望从民间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能够弥补皇帝治理朝政的不足,以示广开言路。那时候,正是汉灵帝刘宏在位。汉灵帝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昏庸无...
戊戌维新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考中外历史纲要上18课)( 11-17) 自李鸿章发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警示后,读书人渐渐意识到,只有实行变法才能救国。维新思想很快发展为政治运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之后梁启超在《时务报》的《变法通议》,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维新运动拉开序幕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2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学,不过是西汉末年的刘...
从肃慎到满族( 11-15) 肃慎、秽貊和东胡是我国东北的三大族系,其中肃慎族系尤为重要,肃慎的兴衰贯穿了整个我国东北历史的始终。1、东北三大族系东胡,其位置在东北西部,在秦汉时期被匈奴击败后一分为二——鲜卑和乌桓。后来乌桓被曹操所灭,鲜卑入主中原,与汉民族融合后开创了隋唐时代,而唐之后的契丹、蒙古皆出自鲜卑。秽貊,其位置在东北南部和汉四郡,后来的扶余国和高句丽便源于这一支,高句丽被大唐所灭后,大部分融入华夏、肃慎,还有一部分迁入朝鲜。肃慎,其位置最北,历史绵延也最久,先秦肃慎之后,在汉魏时期称为为挹娄,北朝时则称勿吉,隋唐称靺鞨,其后宋明时期的女真和满族皆出于靺鞨。2、唐朝之前的肃...
东北历史:红山文化、商朝、箕子朝鲜、扶余、高句丽、渤海国、契丹辽国、女真金...( 11-11)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东北地区的范围西到大兴安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渤海和山海关一带,东到朝鲜半岛和库页岛,面积超过了250万平方公里。东北气候较为寒冷。东北地区处于中国大陆向西伯利亚、美洲大陆延伸的过渡地带,因此是古人类迁徙的中转站。历史上的通古斯、东夷等民族都在此交汇,渔猎、农耕、游牧等民族都在此融合。东北最早的人类遗址是100万年前的吉林前郭王府遗址,之后有50年前的庙后山文化和30万年前的金牛山和鸽子洞文化。而东北出现的晚期智人遗址有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等。东北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
卫青和霍去病哪个功劳大哪个更厉害( 11-11) 汉武帝东征西讨,力挫北方匈奴,战绩赫赫,当时他麾下名将辈出,不仅有知名大将卫青,还有战神霍去病。今天无聊我们来比较一下卫青和霍去病哪个更厉害?谁的功劳更大?汉朝名将系列中,卫青名气非常高,是汉族英雄,大将军。当年出生在河东平阳,父亲姓郑,自己原名叫郑青,但阴差阳错,自己又随了母亲卫媪姓卫,原因是自己父亲早死,卫媪为求生存只能带着孩子改嫁到卫家,于是郑青身不由己,从此便把郑青改为卫青。然而卫媪的儿女长大后一个个都非常出色,大女儿卫君儒嫁给汉朝太仆大人,二女儿卫氏更厉害嫁到霍家,生下了战神霍去病,而三女儿卫子夫貌若天仙,则嫁给了汉武帝,成为了汉宫嫔妃之一。如...
唐朝时各民族的和亲政策( 11-10) 和亲是个很不好讲的话题,很多人一提到“公主和亲”马上肝火上升、气串两肋,破口大骂朝廷暗弱、军力不足,使一弱女子肩负国难终老他乡。但如果告诉他们,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频次远高于汉族政权,估计这些人又会不屑的说:“披发左衽无伦理纲常。”我真心奉劝一句,有这种想法的人,您就别穿越了!万一穿越回去,真的干了皇帝,您再混成了什么“思宗”、“哀帝”,被人咔嚓了,俺们也不落忍不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清楚国家的运行规律。以为做了皇帝,只需负责“喊打喊杀”、“霸气侧漏”!但其实,做一个成功的皇帝,和做个成功的商人没什么本质的区别,时时刻刻都要计算政策的性价比。因此,和亲作...
和亲是政治投资:唐朝名相李泌,主张与回纥和亲,对抗吐蕃( 10-27) 安史之乱前,唐朝实力鼎盛,但到了中晚唐,皇帝已混得动不动就往外跑,和亲就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投资(机)。德宗李适时期,能跟吐蕃掰腕子的就剩下回纥了。可李适当太子的时候,跟回纥有旧仇(安史之乱时,回纥便趁机攻占了河西走廊地区,后来又发生了“陕州之耻”,让唐德宗李适更加厌恶和痛恨回纥),听见回纥俩字就晃脑袋。这把大臣们愁得,没着没落的。多亏历经四朝的政治老狐狸李泌,又从修仙圣地溜达回来了。李泌以“您要是不听我的,我就不玩了”来威胁,总算劝服李适与回纥达成了和亲。亲手构建了一个东合南诏、北联回纥、西接大食的“反吐蕃联盟”,此后唐朝的三位公主全部和亲回纥(回...
唐德宗李适的“陕州之耻”( 10-27) 安史之乱后,大唐雄风不再,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唐代宗李豫即位,委任太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雍王,出镇陕州(河南三门峡)。刚刚上任的李适,可能还没摸到门路,脑袋上便挨了一闷棍。身为太子、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李适,带着药子昂、韦少华等数十位僚属随从,进入回纥大营会见牟羽可汗。牟羽可汗曾与唐代宗结为弟兄,便认为李适见他应行晚辈之礼。但李适以平辈之礼相见,马上就不乐意了。当场训斥李适,要他行子侄的“拜舞”大礼。药子昂等人据理力争,称李适不应行此大礼,并列出三项理由:1、李适入营相见乃是代表国家,不应以私人辈分相论;2、李适是太上皇(玄宗)的嫡孙、当朝太子、...
历史上的和亲都是弱国的无奈之举吗?( 10-27) 关于历史上的和亲,很多人都存在一种执念,以为只要和亲就是被逼无奈。其实更多的和亲一般都会出现在双方相持的阶段。双方谁都没有把握直接弄死对手,才会选择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毕竟战争是成本最高的解决方式。作为这种理论的数据支撑,我们来看一下唐朝各位和亲公主所处的年代。在唐朝参与和亲的19位公主中,如果以皇帝的时期作为划分:太宗李世民时期,共有6位公主出嫁,占比31.6%;中宗李显时期1位,就是金城公主;玄宗李隆基时期,最多达到了8位,占比42.1%;肃宗、代宗、德宗、穆宗时期各1位。换句话说,初唐、盛唐时期和亲公主15位,占比高达79%,而到了内忧外患的中唐...
养老制度历史:汉朝怎样解决养老问题( 10-27) 别以为古代就不注重养老,汉朝养老很积极汉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其繁荣昌盛程度令人惊叹,就是在这样一个强盛的王朝中,他们将很多前朝治国的方针都进行规范,比如处理养老问题的制度方针,也就是在汉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并且逐渐规范的。至于汉朝为什么要重视养老?他们又是如何处理养老问题呢?汉朝养老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今天打算深入分析一下,也许对我们今天的养老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汉朝为何要注重养老汉朝是在秦朝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王朝,对前朝灭亡的原因,汉朝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得到很多启示,其中包括秦朝时期采取的法家思想治国,汉朝也进行过一定...
马谡为什么“失街亭”( 10-26) 三国时期蜀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率大军第一次出军祁山,自己作为主力由祁山向陇西进攻曹军,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占据箕谷,作为佯攻,吸引魏军主力,命令先锋马谡在街亭阻击魏将张郃。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调度,又不听裨将军王平劝阻,擅自放弃街亭,依山立寨,以为据高临下击魏军势如破竹。结果大败西归,赵云在箕谷的军队亦由此败退。诸葛亮为整肃军纪,下令斩了马马谡,向后主呈上条陈,请求自贬三等,用以自责谢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明朝与欧洲火器的对比( 10-25) 明朝的火器很强大?看看明朝与同时期欧洲的火器对比就知道了。一直以来,明朝给人留有一种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它拥有很强大的火器。于是有人就说了,在明朝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火器装备就是世界第一。关于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被夸大的地方呢?在我国明代时期,特别是明朝末年,也就是17世纪上半叶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战争方式正处于冷热兵器衔接过渡的重要阶段。而这个时期,明朝军队所拥有的火器,在种类和数量上确实是达到了一个很广泛的程度。然而,数量多并不代表发达,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那么明朝的火器究竟有哪些呢?按照历史学家的统计:明代的火器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