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朝不谙国际事务所导致( 03-22)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有言鸦片战争,乃清朝不谙国际事务所导致。此说当否?试评述之。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第一次与西欧列强爆发的战争。关于此次战争的起因,有论者谓乃因清朝不谙国际事务所导致,这说法确有一定的道理。美国的中国近代史权威费正清教授(J.K.Fairbank)认为十九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只能从中国传统的朝贡制度来了解。而朝贡制度,则是以「中国人为中心」及「天朝意象」的观点为基础。同时这种朝贡制度,不仅限于中国同亚洲的关系,也包括来自远洋的欧美人之间的关系。鉴于朝贡制度的不变性,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接触时,毫无心理准备,而当对方作出反抗时,中国立即採取了敌对的态度,冲突便在所难免。换言之,清朝不谙国际事务,以自己的...
鸦片战争及之后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03-22)
鸦片战争及之后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民族史鸦片战争及之后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条约全文共十三条,其要点如下:五口通商:清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许英人贸易通商、携眷居住及派设领事。割让香港:中国政府将香港全岛,永远割让予英国。赔款:清赔偿英国军费、商欠及姻价等款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协定关税:英商货物之进出口货税,均由中英双方「秉公议定则例」,按例交纳。缴纳进口税后,准由中国商人贩运内地各处,不得再加货税。外交平等:以后两国往来文书,用平等款式。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门户洞开:鸦片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订《南京...
清代的衰落始于乾隆吗( 03-22)
有人说清代中衰始于乾隆。这观点正确吗?试就有关史实,加以评述。满清入关后百年,先后经历顺治、康熙、雍正的治理整顿,至乾隆而国力最盛。当时天下晏安,户口大增,人丁差不多是明的五倍,对外则有十全武功,屡降外族;乾隆亦重视文教,开馆编纂《四库全书》,文治亦算灿然可观。但此一辉煌盛世,实已埋下致乱之源,特别乾隆晚年,无论在政治架构、满洲人的质素,以至对国家的统治效能方面,都出现问题,国家已呈中衰迹象。清由盛转衰始于乾隆一朝,这是不争的事实。考满清立国,承袭明代君主集权制,而且加以扩充,形成君主极权统治,在此情况下,君主若非聪明特达,有日理万机的才能,则国政必出现问题。清初的康熙、雍正二帝都是英明君主,以他们的卓越能力而行独断的统治,尚算操控...
为什么满清能够实际控制西藏新疆蒙古( 12-02)
明朝推翻了残暴和强大的异族统治,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全盛时期疆域画的虽然大,但对于西藏、蒙古、满洲最多属于藩属,没有控制力,甚至不如对藩属国朝鲜的控制力多。大部分时期明朝实际控制的疆域也就是长城为界的内地十八省,面积大概350万平方公里,跟今天的印度差不多。而清朝疆域最大时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明朝的四倍。清朝对于西藏、新疆、蒙古的控制力是相当强的,蒙藏的活佛都需要中央朝廷的承认,才算合法。一,汉族的弱点。汉族说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但一直是指居住于中原地带,即使在汉族朝代强盛的时候,开疆扩土,也是针对南方,占据南方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地盘。但面对北方强悍的民族,一方面是没有力量打败对方,反经常被北方民族吊...
满文的创制和改进( 05-29)
满族文字的创制和改进,是满清发展壮大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满文创制的背景长久以来,女真人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一直到努尔哈赤时,仍然是借用蒙文和汉文。女真人讲女真语,写蒙古文,这十分不利于政令的通行,特别是战争时期,常常贻误战机。女真人语言和文字的矛盾极大地限制了努尔哈赤的统一大业,远远满足不了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开始了对原本不相统属又各自为政的女真各部落的统一大业,1587年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政权建立之后,努尔哈赤的内外联系更为频繁。内外发布政令、布告,记录各项公务事宜等,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事事都需借助蒙古文来完成,这不仅给新政权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因为缺少众多懂蒙文的人使得上下难于沟通,这就严重地...
满族风俗(起源、信仰、语言文字、服饰、礼节、美食)( 04-28)
满族风俗(起源、信仰、语言文字、服饰、礼节、美食)-民族史满族风俗简介,满族人,人口10682263(2000年),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的满族人最多。满族人是中国北方一个武士部落的后裔。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肃慎人,他们是满族最早的祖先。在辽、宋、元、明时期,他们被称为“女真”。大多数满族是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他们的主要作物包括大豆、高粱、玉米、小米、烟草和苹果。他们也养蚕。紫禁城在16世纪的末,伟大首领努尔哈赤率领下,Nuchen伟大领袖,被认为是清王朝的创始人,完成了女真各部落的统一和一个新的民族满族的形成,满族由女真人和部分汉人、蒙古和、韩国人构成。然后满族他们向南移动,入...
满族的生育习俗( 04-16)
   满族的生育习俗很有特色,和其他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一样,满族生育习俗同样少不了萨满主持或参加,孩子出生就要见萨满。   满族信奉古老而神秘的萨满教,因此,若三十无子,则要请萨满求子。妇女怀孕时有诸多禁忌,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参加他人婚礼。孩子出生前,要请萨满向佛托妈妈(类似汉族的子孙娘娘)祷告。产房不能设在西屋,孩子出生时,炕上要铺草,孩子生下来,叫“落草”。生的如果是男孩,则悬弧(树条作成弓形,中间插一羽毛作箭)于门左;如果是女孩,则挂红布于门右。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请儿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他喂第一次奶,称为“开奶”。然后,在第三天时为孩子行沐浴礼,用放了槐树枝、...
​源自萨满舞的太平鼓( 04-16)
   “太平年间太平鼓,边打边唱边起舞”,太平鼓源于满族萨满祭祖跳神时用之单鼓、呈椭圆形,蒙以马、驴或羊皮。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悠久历史的萨满教衰落了,萨满也销声匿迹,但萨满舞中积极的文化内涵却在民间得以传承。流行于北京西部地区的太平鼓就是从满族祭祀、祈福、驱邪、庆喜的萨满歌舞演变而来的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太平鼓在京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太平鼓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离不开鼓点,鼓点又随舞而变化,鼓和舞有机配合。击鼓技法有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形成清脆多彩的音响,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
女真族的社会形态( 04-13)
女真族的社会形态,在各分布区域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曾出现倒退。史载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在东北正式建立了奴隶制政权。当女真统治者入主中原,特别是熙宗、海陵王时将大批猛安谋克户迁人关内后,入关女真族便开始逐渐封建化。金世宗时虽然在风俗习惯方面大力倡导遵从祖宗旧俗,却不可能从经济上阻挡女真族封建化的趋势。到章宗时,人关女真族已墓本完成了封建化过程。但是,金代女真族的发展很不平衡。总的来说,进入关内的女真族发展较快,封建化比较早;留居东北者发展稍迟,奴隶制成分保留的较多。当然,东北的发展也不平衡。南半部地区由于开发早,汉族、契丹等族居民比重大,其发展和关内相近;北部女真族聚居区的奴隶制成分则仍占优势。《金史•食货志》载大...
皇太极时的东北民族关系( 04-09)
1626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经历了皇权的争夺最终继位,进一步强化巩固八旗制度,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善待明廷降将,加强集权统治等政策。和明廷的战争在求和中得到和缓,一方面使内部矛盾得以解决,另一方面将兵鋒指向东北地区的周边民族,解决了来自西北方蒙古和北方黑龙江以北地区的民族后顾之忧,巩固了做为满清根据地的东北地区民族关系,以待与明廷更大的战略决战。皇太极早期,漠南蒙古民族势力最强的为自称蒙古大汗的察哈尔的林丹汗。其他蒙古族各部均受林丹汗的控制和欺凌。皇太极对这些部落采取“恩威并用”的招抚政策,对帅部来归的赐予厚礼,授予官爵。对林丹汗亲征围剿,使林丹汗先逃至土默特,后又串至青海,1634年,林丹汗病死于青海的大草滩。最后,皇太极帅兵...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04-09)
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建州女真兼并海西叶赫哈达各部,攻占东海女真之地,1616年,发布七大恨,建立金政权,进攻明朝。努尔哈赤,出生于1559年(即明嘉靖三十八年),建州左卫第一任都督猛哥贴木儿的六世孙,历代祖先都担任过建州左卫的指挥,都督等职,受过明廷的册封。努尔哈赤早年默默无闻,只是一个土司的被继母赶出的不待见的儿子,他早年到底有什么经历,同时代的人不知晓,他自己成名后也从不谈起这段悲惨,家庭暴力,家庭丑闻,沦为浪迹深山的丧家犬的历史。努尔哈赤这个名字的满意本意野猪皮。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当时是建州左卫女真小部落赫图阿拉的酋长。努尔哈赤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十岁丧母,饱受继母虐待。 努尔哈赤幼年时候,女真里最强的是建州右卫王...
海西女真叶赫、哈达两部的衰落( 04-08)
海西女真四部的叶赫部原居于松花江北岸,其祖先打叶为该卫指挥,正德年间,明廷授其后裔祝孔革为左都督,后祝孔革帅部族迁至开原以北的叶赫利河,他的两个孙子逞家奴,仰加奴为指挥签事,在北关构筑东西两城,势力日盛,海西女真许多部众望风归附,成为海西女真中的一支强大力量。海西女真另外力量较强的是哈达部,哈达部原居于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以东之塔山左卫,其祖先佛剌出为都指挥签事。十六世纪初,其后裔王忠袭为卫都督,从呼兰河签到开原靖安堡小清河上游居住,即明廷所谓的南关。其部众强盛,凡建州,海西,毛邻等一百八十二卫皆畏其兵威。王忠死后,其侄王台袭职,海西各部尽服从台。他对明廷“最忠顺”“东陲晏然,耕牧三十年,台有力焉。明后期女真地区的形势是复杂的,女真各部...
海西女真( 04-08)
海西女真(HaixiJurchens),是满清重要族源之一。海西女真是明朝人对居住在松花江大屈折处及今哈尔滨以东阿什河流域女真人的统称。因为松花江大屈折处在元代称海西,所以这部分女真称为海西女真。在建州女真南迁的同时,海西女真也纷纷南移。永乐初年,海西女真诸部归附,明朝政府在此广设卫所。海西女真叶赫部,史载,永乐四年(1406年),明廷在松花江北岸设塔鲁木卫,任命打叶为该卫指挥。大约成化十九年(1483)前,打叶后人不再袭职,改由的儿哈你为塔鲁木卫指挥,到了正德八年(1513年),的儿哈你因“入寇被杀”,其子祝孔革“听抚入贡”,故授为塔鲁木卫都督。嘉靖三年(1524年),祝孔革赴京朝贡,升为都督佥事,不久他率部众由松花江南迁到开原北...
建州女真迁移历史( 04-07)
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扰,并加强同更高文明区的经济联系,因此逐渐向南迁移。“建州女真”中的“建州”一词究竟起源于何处,说法不一。最早认定“建州”为地名并开始考证“建州”之地为何处的,应属乾隆年间下令编纂的《满洲源流考》。这本书在[疆域三]“建州”条下记:“《明实录》永乐二年,置建州卫。”并按:“我朝肇兴之地,即渤海建州之故壤也。”依据是,《新唐书-渤海传》记:“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这是史籍中关于建州地名最早的记载。另有学者认为,建州女真的建州二字不是起源于地名,而是族称。“建州”发音同句直,谐女真。建州女真的迁徙、演变过程,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依兰,三姓之地),是...
满清入关前的历史( 04-06)
满清入关前的那段历史,是满清王朝近三百年一直讳莫如深的话题。满清入关前,上推到明建国初,明太祖朱元璋将他的七个儿子分封在开原,广宁,北平等北方和东北临近边境的军事重镇,目的是拱卫中原,防备蒙古的卷土重来。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后,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后,一生多次出兵蒙古,以图江山永固。成祖朱棣还在黑龙江流域建立奴儿干都司,在东北设立二十五个羁縻卫,强化对东北的控制和管理,明初可谓用心良苦。然而,绝对出乎朱元章和朱棣预料,在其后他那些不肖子孙的经营下,虽然蒙古人抢不走大明的社稷,但明朝却让蒙古人的臣下奴仆满族夺取了江山。入关前满族的前身先是叫作女真,只是努尔哈赤起兵后,先称后金,到了皇太极时期出于政治原因才称为满洲,它的部族...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