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后人回顾鲜卑历史

鲜卑是发源于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鲜卑属东胡系,居于鲜卑山,因此得名。近年来,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与民族史研究,认为鲜卑山即大兴安岭山脉。鲜卑部落集团在春秋时期已活动于大兴安岭山脉中部与北部,“鲜卑”作为族名最早出现于秦朝,春秋及春秋以前的族名是“山戎”,战国时期的族名是“东胡”。语言与乌恒相同。属东胡语(古蒙古语)的分支。

鲜卑-我的祖先——鲜卑

秦汉之际,匈奴冒顿灭东胡,乌桓、鲜卑并受匈奴役属。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元狩四年,霍去病两次击败匈奴左贤王,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塞外,原分布在鲜卑山的鲜卑劣随之南迁至乌桓人故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而分布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拓跋部远祖不久也南迁至大泽(呼伦贝尔草原)。东汉初,乌桓由郡塞外内迁,鲜卑也随之自饶乐水一带南迁至郡塞外。东汉和帝永元三年(5),北匈奴被汉朝与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族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大规模成扇形南迁与西迁,进至匈奴故地,留居故地的匈奴余众男余万落,亦自号鲜卑。当汉桓帝在位时(汉~帝),鲜卑首领檀石槐建庭于高柳北弹汗山组成诸部军事行政联合体,分为东、中、西三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任用汉人,制定法律,由汉地输入铁器,促进了鲜卑社会的发展。以其军事力量,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北拒丁零,南扰汉边。檀石槐死后,诸部联合瓦解,有步度根,轲比能等首领,稍能号令各拥所部,附属汉魏。鲜卑南迁与西迁后,复与匈奴、丁零、乌桓、汉族等混血而形成许多新的部族。晋与十六国时期,鲜卑中的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乞伏氏和拓跋氏(秃发氏发展于甘青间,与拓跋同源,同音异译),都曾与汉人及其他民族中的统治阶级结成雄据一方的政治势力,而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十六国之中是不算西燕的。因为从白痴慕容冲称帝到被慕容垂老大灭亡只有九年,实在太短。大燕皇室正统是前燕→后燕→南燕,而且西燕就只是一支乌合之众的土匪军队,慕容家族从来就把西燕一系视为叛逆。),乞伏氏曾建立西秦,秃发氏曾建立南凉等割据政权。拓跋氏先建立代国,后终于统一北部中国,成为南北朝时强大的北魏王朝,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鲜卑化的汉人高氏,与鲜卑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自辽西迁至陇上,在羌人地区形成吐谷浑部,鲜卑贵族居统治地位,而被统治者为羌人(见羌)诸部,直到唐代初叶才被吐蕃所灭。

晋与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在互相交往与斗争中而自然同化。尤其北魏(386~?3)在统一中国北部过程中和统治辈年的年代里,尽量吸收中原汉人先进文化,使鲜卑贵族与汉人名门大姓结合,并吸收到统治集团之中。而孝文帝时的一系列改革,使鲜卑人进一步封建化,北魏制度也完全中央集权化。同时鲜卑人将许多有益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在其改革过程中,与中原固有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些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如北魏均田制、北周府兵制,均为隋、唐两朝所承袭。隋唐以来,鲜卑已不再作为政治实体和民族实体存在,但他们的后裔却在这两个朝代居于重要地位。隋唐的建国者杨、李二家即是鲜卑化的汉人,而他们的母、妻又是汉化的鲜卑人。至于两朝的达官显宦有很多鲜卑人至位至宰相的就有拇余人,其他如尚书、侍郎,地方上的都督、刺史,更不胜枚举。这不仅表明了这时北方与中原的民族融合的深度,也显示了鲜卑人在社会重要性方面的广度,如隋代筑造学家宇文恺,《切韵》作者陆法言,唐初权相长孙无忌,中唐诗人元稹,直至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等,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鲜卑-我的祖先——鲜卑

我的家族就是前燕慕容恪的一支后裔(慕容楷一系),在北魏时为防卫柔然,我家族的直系祖先慕容进诤将军作为六镇将领之一,在424年左右被拓跋焘老大(北魏第三代皇帝)派去打柔然,后来继续在北部边疆站卫兵,并封为丘林候(丘林位于现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南部,具体位置我也不清楚,族谱上没写-__-,反正是个很肥沃的地盘,呵呵),后来,拓跋宏老大命令全族改汉姓,他自己带头改汉姓为“元”。于是我的那些偷懒的老祖宗们也懒得去想,顺手就把封地的地名拿来当姓,(我想他们大概是认为只要姓是单字就是汉姓吧,无语-__-)。慕容氏灭冉魏,败东晋,席卷关东,大半的战功是慕容恪立下,而且他身为胡族的征服者,却很善于仁政爱民,这在“五胡乱华”的年月,简直是凤毛麟角。慕容恪生前才高望重,把握前燕军政大权,压得前秦和东晋喘不过气来,幸好前秦有苻坚、王猛这一对黄金搭档,东晋有谢安这位天才,才顶住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对峙局面。慕容恪死前竭力向燕主推荐弟弟吴王慕容垂接任大司马,说“垂才略胜吾十倍”。慕容垂号称君子,但却是个真真假假的君子,别人从不能欺之以方,从来只有他算别人的份,呵呵。鲜卑进入中原最早还是匈奴刘氏和西晋的司马诸王作战时邀请他们来助战的,建立前燕之后显得心满意足,并未对前秦和东晋发动大的攻势。慕容垂复兴的后燕,不是不好战,几乎每年都有战事,而他的方向却和苻坚等人不同。首先他对东晋没什么兴趣,只求无事,反而是东晋对后燕有些想法,在建国之初就派兵干涉,后来发动过几次试探性进攻,都因为实力不济而作罢。

鲜卑人在中国建立的王朝,有一个奇怪的共性:他们对向南扩张,统一天下,兴趣都不大。前后两燕对东晋基本上都是防御,虽然他们的武力实际上要强大得多。后来兴起的北魏更为强大,前后四次进攻南朝,都是积极防御或者报复性质,从未组织过目的明确的统一战争。反而是南朝动不动要北伐,荒唐如刘义隆,孱弱如萧衍,都去捋过北魏的虎须,都被打得惨败,然而北魏也并不追击到底。对比辽、金、蒙古,一提南征则兴高采烈,慕容燕和拓跋魏的鲜卑人说起南征却都皱眉头。他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北面。后燕多次对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用兵,数年之间,东胡系统的扶余部、贺兰部,东北方向的高句丽,纷纷败在燕军的手下,后燕俨然成为蓟辽河套之间广大地区的宗主,各个北方部族都向它称臣。后来的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帝国更是厉害,北魏立国后把重兵设在北方边境防卫柔然,即所谓的“六镇精兵”。面对柔然这个新兴游牧民族的威胁,北魏的鲜卑统治者们决心采取攻势,他们于400年开始发动了一系列穿越戈壁的反击。拓跋圭(386-409年在位)通过一次胜仗作出了榜样,在这次大捷中他把柔然可汗社仑从黄河河套地区逐出(402年)。当拓跋嗣(409-423年在位)在北方继续保卫通往长城的地区时,又夺取东晋的大城市洛阳(423年),以及隶属于洛阳的河南全部地区。拓跋焘(423-452年在位)继承其父拓跋嗣,他刚一继位就受到柔然南下的威胁,他于424年击溃了南下的柔然蛮族。随后,在425年对柔然发起反击,反击过程中,他率骑兵由南向北穿过戈壁,把柔然蛮子们打得象狗一样乱窜,一直把他们撵到西伯利亚。然后他转向另一个蛮族王国,即赫连氏匈奴人在陕西建立的夏国,拓跋焘于427年对他们的都城——统万城(陕北志丹县附近)发起了突然袭击。而此时北魏帝国的另一支部队于426年末已经攻下长安城。到431年时,赫连部被灭,陕西归并入鲜卑领土。436年,拓跋焘以“为慕容氏复仇”为号召,对被高氏篡夺的北燕进行了类似的入侵,并在慕容氏的帮助下夺取该地。439年,拓跋焘继续征服甘肃的北凉。随着北凉领土的归并,拓跋焘完成了对中国北部境内所有游牧民族建立的王国的征服。把这些国家都变成了大鲜卑帝国(即北魏帝国)的一部分。当时的鲜卑人无不以做六镇军人为荣,跟南朝纠缠为耻。著名的拓跋宏迁都就利用了这一点。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山西大同),大多数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拓跋宏先是利用皇帝的绝对权威,严令南征,鲜卑人怨声载道地上了路,走到洛阳天降大雨,拓跋宏乘机跟众人讨价还价,问是愿意继续南征还是就在这里停下建都,大家都不愿继续走,于是妥协,迁都这样大一件事就这样乱七八糟地搞定了。其原因,就是由于鲜卑进入中原较晚,文化根子很浅,对于汉族的文化往往非常欣赏,甚至持一种孺慕的态度。北魏的皇帝接见南朝使臣常常赞不绝口(南朝士大夫的个人风仪是够唬人的),惹的自己的群臣非常嫉妒。这样的两个极端,形成一种张力,下层常常不肯出力,上层却又时时会忍手,才让南朝糊里糊涂混了百八十来年。

鲜卑-我的祖先——鲜卑

我想在这方面,我的祖先们很象欧洲的法兰克人。法兰克人比勃艮第人、西哥特人和伦巴德人存在的时间更长,并在他们的废墟上建立了加洛林帝国,该帝国注定要把罗马的过去与日耳曼民族的今天联系起来。鲜卑人的成就与之类似;因为当他们统一了中国北部的其他游牧民族以后,他们中国化的程度很深,使他们能够把鲜卑人及其王朝与中国主体融合在一起。此外,他们对佛教事业的热忱也使人想起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对基督教的狂热。当时南北朝的王公贵族都是狂热的佛教徒,北朝修筑了壮丽的龙门石窟和云岗雕塑群,我家族的直系祖先慕容淳智就是修建龙门石窟的负责人和投资人之一(好多钱哦!好心痛啊,55555,那时怎么没有股份制?);而南朝的更绝,不但兴建了海量的寺庙,梁武帝那家伙干脆跑去当和尚。最后,正像法兰克人把自己看成是罗马传统文化的保卫者以反对日耳曼人的新的入侵浪潮一样,鲜卑人也把自己看成是汉族传统文化的保卫者,像法兰克人“注视莱茵河”一样守卫着黄河,以对付那些来自草原故乡深处的、仍处于原始状态的游牧部落。另外强调一点,鲜卑是蒙古人种,后来所说的鲜卑人“褐发白肤、高鼻深目”的外表特征,这是把鲜卑本族和被鲜卑征服的游牧民族搞混淆了,这种外表特征是其他被鲜卑征服的有中亚血统的游牧民族的,鲜卑本族的外表特征就是典型的蒙古人种。

所以,鲜卑虽然也是野蛮民族出身,但是比起其他的野蛮民族是非常另类的。即使在成为统治民族的时候,也没有象有些蛮族那样搞什么“人分四等”、“留发不留头”、“修四库全书”之类的反对政策,更不用说象“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那样的兽行。总的来说,鲜卑人对伟大的汉族文化一直是抱着景仰和主动融入的心态,不象有些蛮族对汉族文化采取灭绝和压制的态度。鲜卑统治时期,对汉族官员是非常信任的,可不象满清那样连六部都要搞满汉两套班子。现在有些人说什么东北地区是满族的传统领地,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我的祖先们早在春秋时期就住那里生活了,那个时侯,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们还不知道在通古斯的哪条山沟沟里打猎呢。现在,鲜卑人既然已经完全融入到大汉民族中。

鲜卑后人回顾鲜卑历史 
  关于鲜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