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汉化

北魏孝文帝汉化

由北魏至北周的一连串汉化措施,针对不同时代的不同方向。如北魏冯太后时注重政治及经济方面的汉化,孝文帝时着重政治、文化及民族方面的汉化。而其共同目的,亦是透过汉化运动,谋求大一统政权。

课题重点:

1.
为甚么北魏孝文帝会推行大规模的汉化?
(原因)

2.
北魏和北周的汉化有甚么内容?

3.
北魏和北周的汉化对重建长期统一的局面有何贡献?

4.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在当时(南北朝末期)造成甚么流弊?

1. 为甚么北魏孝文帝会推行大规模的汉化?

引言
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为笼络当时尚留关中之汉姓及巩固北魏政权,遂实行汉化政策。然其推行之汉化措施,并不全面,至孝文帝才推行全盘汉化。孝文帝推行大规模汉化是因为自小受袓母冯太后的薰陶和他有统一中国的理想,他希望藉汉化来巩固北魏的统治,统一全中国。

「汉化」的定义:首先,「汉化」是指汉胡融合(狭义方面:从语言、衣饰等方面),但孝文帝的汉化不单是使汉胡融合,而且将北魏的政权恢復汉传统,从社会、经济、政治模式及文化四方面(从广义方面),恢復汉魏旧貌。

五胡十六国,已有汉化的先导者
(各族汉化潮流所向)

孝文帝之积极汉化,实沾先前五胡君主之流风。当五胡乱华时,北方虽然长期备受战火蹂躏,经济、文化迭遭破坏,然有部份胡主仰慕汉文化而令国家强盛。

例如:如前燕时,鲜卑族慕容部慕容廆对汉族地主分子加以重用,甚至让他们统率军队,而汉族人士也出谋献策,帮助慕容氏按汉族封建统治方式建立一整套政治制度。(如道武帝拓跋珪立大学,置五经博士。又拉拢世族清河崔氏。)

(b)
一振当时衰颓的政治风气

北魏入主中国后,鲜卑拓跋氏(北魏贵族)久染华风,已失去勇武之风,孝文帝知要配合入主中原的形势,胡服骑射实不可行,必须由游牧过渡到农业,故不如全盘汉化,加速民族融和,摆脱旧势力之束缚,更将鲜卑贵族演变成官僚,可为鲜卑族带来新刺激,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精神:

孝文帝欲成入主中原的「正统王朝」的统治者,希望进一步统一全国。但鲜卑并非汉种,孝文帝欲透过汉化作为正统依据,因此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离开鲜卑贵族集中的地方,可利用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南方。又改定郊祀宗庙礼制,追奉其先祖跋珪为道武帝,以示北魏君临中夏之特殊意义。

孝文帝自幼受冯太后汉化薰陶

孝文帝四岁继位,由其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抚养长大,至冯太后崩,孝文帝亲政。由于冯太后是汉人,故大力推行汉化。孝文帝亲政后深受薰陶,本身亦倾慕汉文化,幼受薰陶,对汉文化认识特深,奠定了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思想基础。

小结:
在北魏前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巩固北魏统治,实行汉化的改革。而孝文帝为了实现其统一中国的理想,在迁都后,推行更具规模的汉化。

北魏孝文帝汉化 
  关于鲜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