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和北周攻打北齐

突厥人的快速强盛是也是西魏当初与他们联姻,给他们钱财,支持他们消灭柔然的结果。算是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如今不愁吃不愁穿了,渐渐也财大气粗了,总不能忘了恩人。原本突厥可汗娶老婆必须娶突厥阿史德氏,因为阿史那和阿史德是突厥的两大家族,一个为王,一个必为后。突厥可汗为感恩,王后改为娶华人。因为突厥深深理解华人嫁女的政治意义。所以此后的北周(原西魏,被权臣宇文觉篡立改为北周)、隋朝都有公主嫁到突厥。(土耳其自豪的突厥皇族还有我们汉人的血统,忍不住窃喜一下。)

既然是知恩图报的血性汉子,仅仅是这样做显然是不够的,北周的死敌是北齐,老丈人的死敌自然就是自己的仇人,于是突厥人准备为老丈人打个帮架,一起进攻北齐,顺便感受一下中原的繁华,万一站稳了脚跟,将来的宏图霸业,嘿嘿,自然不在话下。

公元564年,突厥可汗率十万大军,分三路南下,准备消灭北齐。要知道,突厥消灭嚈哒也才动用了十万人马,虽然十万人马现在对突厥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但如此兴师动众,就不是打帮架那么简单了。其实这个时候的北周算是当了一回汉奸,要知道战国时代,七国争雄,打的再惨烈,也决不允许关外的野蛮人插足。所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基本价值观。但北周引突厥打击北齐,就是一败笔。

既然木杆大汗作为外人都势在必得要灭北齐,那作为宿敌北周派了多少人马?四万。读音相近,数据太远。这就有点不够意思吧,主家还没有客人慷慨。可别小看了这四万人,这可都是装甲兵,北朝时期,流行重装骑兵,人马均以重装甲披挂,在当时差不多算是坦克了,这种装备价格昂贵,四万已经是很大的一个数量了。原本也有些朝臣提出来人家远道而来都出兵十万,我们好歹也得出个十万才像话。但是当时的柱国杨忠认为有这些人马足够。于是大将军达奚武率步骑兵三万先行,约定会师晋阳。杨忠率兵一万,迅速突破北齐二十多座城池,并突破北齐的重要隘口陉岭山口。看起来这个杨忠不是个爱吹牛的人,还是有很强的实力的。突厥能够打下那么大一片江山,自然不是吃素的,很快突破长城防线,与杨忠胜利会师。北齐的成武帝哪见过如此阵仗,以前只不过是跟北周打打闹闹,玩玩耍耍,这次北周竟然找了横扫西域的突厥来帮忙,看样子就是灭国之战了,吓得心惊胆战,就准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所幸那些臣子忠君爱国,死死的把他拦住,他才勉强留在了晋阳。

按理说仗打成这个样子,周突联军胜券在握了,北齐除了亡国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却就在这个时候,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周突联军在城外吹着西风,瑟瑟发抖,北齐军在城墙上烤着火、吃着肉以逸待劳。突厥军就不想玩了,跑到高处看热闹。杨忠既然把牛吹下了,哪好意思就算了?亲自带领七百死士冲锋,最后除了死人,也没有占到啥便宜,只得作罢。

突厥人其实不是不想帮,而是他们的长处是骑射、快速进攻,如果叫他们下马步行攻城,那不是他们的专长,除了损兵折将,似乎不会有更好的结果,所以他们站立在西山观望,一方面保存实力,一方面观摩学习一下中原人到底是怎么打仗的。到了这个寒冷的冬天,突厥人的马连草都吃不饱,越来越瘦,这个仗是没法打了。他们在西域、草原纵横无敌,跑到中原来活活窝囊死一大堆人,还惨败而归。确实很憋屈。

后来又帮北周打了一回北齐,还是无疾而终,突厥人也就冷静了下来,天下无敌的感觉得看放在哪里,在草原西域可以,在中原就有些施展不开,中原的骨头不好啃,还是雄霸西域的日子惬意,于是不再愿意为北周卖命,认真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偶尔看一下关内的热闹,关内的事再也不想参合了。

突厥和北周攻打北齐 
  关于突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