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契丹人住在位于西辽河上游与大兴安岭东麓一带,以游牧和渔猎为生,于隋唐之际,其各部由分散活动开始走向联合,并向了河中下游发展,唐末时期,耶律阿保机统领其部落联盟发展起来。这时,中原大乱,大批汉人避地契丹境内,汉人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也随之大量传入。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汉人官员的协助下,仿照中原王朝的模式,称帝(辽太祖)建国,国号契丹,后改称辽。
辽建国以后,东灭渤海,西征服甘州回鹘可汗,北尽漠北,往南获后晋石敬瑭所割燕云十六州。公元947年,南下入开封俘后晋宣帝石重贵而返。公元979年与公元986年,两次败宋军与辽南京城下,公元1004年南下,与宋订“澶渊之盟”。
辽于公元918年,在黄河以北(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营建都城(林潢)。《辽史·地理志》称:“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种,水草便畜牧。”在获得燕云十六州后,辽太宗于公元938年改国号为“大辽”,改“皇都”为“上京”,称林潢府。以后陆续建立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东京辽阳府(金辽宁辽阳市),南京析律府(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正式成为五京。
上京,是代表其发源地,被列为五京之首;
中京,由于位置居中,有利于各方面的联系,特别是接近靠近中原的南京(析律府),可以起着支援的作用;
东京辽阳府的作用在于控制住了渤海;
南京析律府是对宋的攻防重镇,是汉人聚集的区域,也是对汉人分治而建立的中心;
西京在军事上相当于南京的侧翼,也是加强对西夏控制的基地,是契丹的西部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这五京制度与中原王朝的陪都制度很相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契丹民族的城市并不发达,这样的次中心显得尤为重要,几乎算是一大块区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管理中心。
辽所建的五京制度是受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影响。辽国的国土范围核心是辽河流域以及内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这里主要是森林、草原和河边的草甸,为农牧业交错地带,该地受大兴安岭东北—西南走向的影响,其地带也是大约成为经度地带由辽河谷地的平原向丘陵‘山地以及高原上的草原过渡。
这种经度地带性有利于南北往来,使得契丹人的发祥地林潢向南缺少横向山地阻挡。植被带的经度地带性,使得农牧混合型再南北方向上无大的变化,便于骑兵的活动。
特别是当它获得燕云十六州过后,可以说对南方可以高枕无忧,这样一来,南方整个华北平原就处于自己的俯冲攻击地带,进可攻退可守,即使辽国后来被金国所灭,但是燕云十六州依旧是属于游牧民族手中,始终是对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汉民族政权构成直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