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灭亡元朝以后,对于逃亡草原的“北元”政权一直耿耿于怀,多次不惜国力的派遣精兵强将远征草原,终于灭亡“北元”,使蒙古族再次成为一盘散沙。
满清和蒙古相邻,满清与蒙古是天生的敌人,因此满清崛起以后先后多次与蒙古族林丹汗发生激战,终于在1635年被多尔衮灭亡,甚至获得了元朝的传国玉玺。
从此以后,漠南蒙古臣服于满清,皇太极也正式被蒙古族尊为“博格达彻辰汗”,这也被清朝皇帝视为荣耀,历代皇帝都以身兼“蒙古大汗”为荣。
漠南蒙古族归顺满清以后,清朝历代皇帝采用规模远朝历代的“和亲”政策,死死的绑架漠南蒙古族,成为清朝北方边境线上的坚实屏障。
这一时期,清朝皇帝也会迎娶蒙古贵女为皇后、妃子,比如非常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蒙古族出身。
康熙时期,经过多年的征战,终于征服了漠北蒙古族,被蒙古族尊为“恩赫阿木古朗汗”,就连西藏也不甘寂寞的尊称康熙为“文殊皇帝”,夸张吧?
所以,康熙就是“蒙古大汗”。
在我们的历史书上,通常将准噶尔部与清朝为敌定义为叛乱,在讲述这场战争的时候,大多也都用“平叛”来定义,认为准噶尔部挑战大清王朝是不自量力的表现。
其实,在葛尔丹的率领下,准噶尔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蒙古部落,而是一个汗国,与清王朝没有隶属关系,至少他们是这么看的。
那么,为什么清朝官方要用“平叛”这样的字眼呢?
到清朝时期,称瓦剌为卫拉特联盟,也称漠西蒙古,卫拉特联盟中又包括准噶尔部、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在清朝发展壮大的时候,卫拉特各部首领在顺治三年联名表贡,与清朝确立了从属关系,卫拉特部也划入了清朝的版图。
然而这里面出现变数的就是葛尔丹,葛尔丹在掌控了准噶尔部好,打败了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部,将这个松散的游牧联盟逐渐改革为较为集权的体制,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汗国的雏形,在葛尔丹的率领下,准噶尔汗国不断扩张,巅峰时期国土面积多达七百万平方公里,跟当时清朝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相差不多。
葛尔丹虽然失败,但并不表示葛尔丹就是一个无能之辈,恰恰相反,当时有人把葛尔丹、彼得大帝、康熙皇帝并称为东亚三大帝,可见葛尔丹的影响力。
葛尔丹在此时选择向东扩张,其实也是有着很好的机遇的,当时清军刚刚入关不久,中原地区的汉人对清廷的统治还有一些抵触,即使到康熙执政时期,也有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势力,以台湾郑经为代表的明朝残余势力对清廷的进攻,可以说,康熙的统治也并不是四平八稳。
此外,北部还有沙俄对清朝虎视眈眈,葛尔丹的东扩,很可能暗地里得到沙俄的支持。
然而,尽管清朝在平定准噶尔的过程中取得了胜利,并不代表完全的胜利,此后,清廷与准噶尔汗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雍正时期,还曾在西北败于准噶尔,使得准噶尔获得一定的喘息,甚至还有崛起的趋势。
一直到乾隆时期,由于准噶尔内部统治出现混乱,才给了乾隆时机彻底击败准噶尔。
可以说,当时的准噶尔非常强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跟清朝叫板的资格,只不过倒霉的是,强大的准噶尔恰恰遇到了清朝的巅峰时期,在百年康乾盛世阶段,没有给准噶尔任何东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