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元朝,为何不到百年就走向灭亡?
提到元朝,相信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和蛮横的征服是其显著特征,而作为我国古代最独特的王朝之一。
元朝最引人讨论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军事实力,还有与军力不相符的短暂寿命。
我们知道,元朝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成吉思汗,他率领蒙古铁骑横扫了大半个世界,让战火席卷到了中亚、东欧一带,而建立在中原的元朝也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政权。
在鼎盛时期,元朝北至贝加尔湖、南极南海,东起东海,西至天山,被《元史》形容为“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按照今天的说法,那么元朝的疆域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余万平方公里,这广袤的国土范围正是其强大国力的体现。
然而,从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到走向灭亡,元朝一共只享国九十八年,称得上比较"短命"了。那么,强大的元朝为何会沦落至此呢?
笔者认为,在众多原因当中,最为致命的便是民族问题。
自古以来的中原王朝,如汉朝、唐朝,对外来民族都是大体上保持着尊重的,这才有了著名的"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
然而,在元朝时,民族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和不平等。这种歧视和划分等级的现象使得汉人备受压迫,最终纷纷造反将元朝推翻。
要提到元朝时的民族政策,就不得不说其核心内容——"四等人制",所谓四等人制,是指将本国各民族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其中,蒙古人是统治阶层,是"国族",国家的重要职位绝大多数都只能由蒙古人担任,而其他民族不管能力如何都只能为其陪衬。此外,在法律上,蒙古人也享有着极大特权,生活十分滋润。
在蒙古人之下的是色目人,他们大多来自西域、契丹,是第二等人,能够担任中层官吏,少数甚至能跻身高层。
色目人之下是汉人,但此处的汉人指的是原本生活在北方,即金国统治范围下的汉人。他们与被称为"南人"的南方汉人、少数民族等一同处于元朝社会的最底层,被严格限制发展,无法担任任何重要官职,且日常生活也处处受限。
在《元典章》里,将对待各等级人的区别对待阐述的十分清楚:当蒙古人杀死一个汉人,那么他需要受杖刑五十下,并赔给死者家属少量丧葬资金;而汉人如果敢杀蒙古人,那么就需要受死刑,且拿出大量资产来赔偿蒙古人家属。而且,典章中规定盗窃者被罚以刺字,但蒙古人、色目人都可以免于此刑,可以说此法完全只是针对汉人、南人。
到了元朝末年,还曾经出现蒙古人、色目人殴打汉人、南人,后者不能还手,且不能携带寸铁的法令,这些都是赤裸裸的歧视,当然会导致汉人们的积怨。
最终,汉人们揭竿而起,而元朝则在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引领下被赶回了北方的草原荒漠。可以说,错误的民族政策是导致元朝灭亡的元凶。
第二大原因,便是元朝内斗严重、军力废弛。
统一中国之初,元朝军力强盛,铁骑席卷之处无不是望风而靡、纷纷归降,而等到天下太平,原本的英勇士卒变成了土豪士绅或闲散人员,逐渐不复当年之勇,而缺少战争锤炼的新军生于安乐,战斗力与前辈简直是云泥之别,而缺少成吉思汗、忽必烈这样杰出领袖的领导,统治阶级逐渐分化并为了争权而不断交战。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直到元朝末年,南方农民起义频繁爆发之时,北方的统治者们还在因争权夺利而只顾内乱不管江山。最终,等到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统一南方,北边的元朝已经是在内战中元气大伤,轻易便被赶出了中原。
第三个原因,是统治者缺乏治国理政的能力,不愿意吸取汉人在统治方面的先进经验。
论兵力,元朝远胜于南宋,但要是说到治理国家,可以说南宋的大多数大臣都拥有着元朝统治者们所不具备的治国智慧。
汉人王朝传承千年的理念、制度原本十分值得借鉴,但统治阶级却固守于自己原本的制度,只对汉制进行了有限的继承。
蒙古出身游牧部落,对于治国本就并不擅长,再加上上文所说的对汉人进行限制,不让其担任要职,这就导致统治中原期间,元朝对社会的管理十分失当。在应该加以管束的地方,统治者不管不问;而应该放松的地方,统治者却严加限制。
不当的治国方式导致元朝建国后始终是"水土不服",最终的结局自然只能是被历史所淘汰。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