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创立,后改国号辽,元朝,结束于1368年,被朱元璋明朝驱逐到草原。从辽建立到元失天下共452年,辽宋夏金元是中国民族重组的又一重要时期,之前已经形成的”汉人”含义发生一些变化。除“汉人”继续作为族称外,还曾以“燕人”、“南人”、“契丹”代称汉人。经过长期整合,最后又重新统一到“汉人”上来。
辽国是以契丹为主体民族,契丹和汉人共建的封建政权,实行南院北院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契丹人授汉官者从汉仪,听与汉人婚姻”。契丹族汉化程度颇高,最终完全融入汉族,辽末便有“契丹、汉人久为一家”之说,可见民族融合之深。
到了金朝的时候,“汉人”语义较为复杂,主要指原来辽国境内的汉人及契丹人、渤海人,因为汉人和契丹、渤海人原本相貌相同,服饰发形语言现在又没有了区别,所以金国统治者视其为同一族群。又因为这部分汉人因居于幽燕一带,所以也被称为“燕人”。居住在河南、山东被金新征服之地的汉人(这些算是较纯一些的汉人了)称为“南人”,而对宋朝人士则直呼“宋人”,有时亦称“南人”。《金史·世宗下》记世宗言:“燕人自古忠直者鲜,辽兵至则从辽,宋人至则从宋,本朝至则从本朝,…….南人劲挺,敢言直谏者多.”《金史·贺扬庭传》:“世宗喜其刚果,谓扬庭曰:‘南人矿直敢为,汉人姓奸,临事多避难.异时南人不习词赋,故中第者少,近年河南、山东人中第者多,殆胜汉人为官’”。“燕人”、“南人”、“宋人”、“汉人”并称,显然各有所指。但前面所说北方原辽国境内之民即燕人,“忠直者鲜”,这与古语“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不符喔!
从辽末金初到有元一代,“契丹”曾为“汉人”之别名,贾敬颜先生专门作文进行考释,认为首先是汉人大量进入契丹地区而被契丹化,其次是契丹人大量南来汉人地区而被汉化,久而久之,两者合而为一,汉人即契丹,契丹是汉人。契丹大批汉化了!
到了元代,汉人分八种或五种,“汉人”一词的含义更为复杂。据陶宗仪《辍耕录》卷一记载,“汉人”竟有八种之多,排除重复者,再加上遗漏者,实际上有五种:契丹、高丽、女直、渤海、汉人,汉人分五种。元朝统治者将子民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汉人包括契丹人、女直人和原来在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南人指南方汉人和其它各族人。北方汉人中也有一些高丽和渤海人。
汉人队伍越来越壮大了,辽金元三代“汉人”含义之复杂多变,恰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之剧烈,汉族队伍之壮大。汉族在辽金元时地位虽低,但阵容庞大,且同化力极强,三代统治民族中契丹族、女直族后来基本上消融于汉族,蒙古族也有不少人被汉族同化。正因为如此,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汉”作为族称一直延续了下来。 实际上,东亚和北亚的全部民族,和汉人差别都不大,有朝一日,也许都称为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