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历史沿革

本文细述匈奴从崛起到淡出中国的历史沿革

在匈奴崛起建国以前,北方草原从未出现过如此庞大的部落联合体,从未有任何势力能够有效地管控各草原部落,南方农耕文明世界也从未感觉到那些北方草原牧羊人拥有令人恐怖的战斗力。那时候,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分别割据。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当时按草地、沙漠、高山等影响放牧的地理因素竞争,分布在蒙古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也就是后来契丹生活的地方,契丹承继鲜卑,属东胡,应无疑异);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那么,贝加尔湖东南方向呢?那里的草场应该比西部要好,这个也许要地理学家来考证一下,那个年代贝加尔湖东到呼伦贝尔,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或许满布森林?);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所谓“河南”(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是匈奴部落联盟(传统中国史家的观点,匈奴起于阴山)。此外还有部落集团零散分散在草原各地。后来的匈奴国,就是以匈奴部落联盟为基础,征服了上述诸部落联盟、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小国而建立起来的,联合就是力量。

现在史学观点,周民族自兴起时,就一直存在西北戎狄民族的压力,这也是周族东进原因之一,西北戎狄紧随其后,也在东进。西周建立不久,北方戎族就已经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安全,那个昏庸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西北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戎狄更盛,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采用胡服骑射,战力增强,这才能驱逐林胡、楼烦,而战国时期华夏民族也正处于奋发向上的上升阶段,赵国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战败的林胡、楼烦不得已只好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

在战国后期,公元前3世纪,匈奴愈加强盛起来,匈奴统治机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匈奴人面向南方确定方位,所以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对河流来说,面向下游以酒水流向确定左右。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出动战车1300乘、骑兵13000人、步兵5万、弓箭手10万,与匈奴会战,大破匈奴十余万骑,从此匈奴十余年不敢南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携灭六国余威,在公元前215年,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秦将蒙恬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秦、赵、燕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于蒙恬威猛,不敢再犯。

前三、二世纪之交,冒顿统治匈奴时期,草原力量犹如火山岩浆般终于迸发了。匈奴已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庞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这是先秦阶段的华夏族不可想像的广阔地域空间。

冒顿继位

北方民族史上赫赫有名的冒顿是匈奴头曼单于的儿子,他为了权力不惜杀父、杀妻。在他身为太子的时候,父亲头曼单于打算立新宠阏氏(单于妻子、匈奴皇后)之子为太子,将冒顿支开派往大月氏(西域游牧部落)做人质,那时候月氏还很强盛,随即匈奴发兵攻打月氏。月氏当然恼怒,就发杀了为质的冒顿,冒顿听到消息后,偷来一匹宝马,狂奔逃回匈奴。父亲头曼单于当然心里有愧,又见儿子冒顿勇壮,终究是自己儿子,就令冒顿统领万骑,赖以重用。但是,冒顿已对头曼单于不满,权力欲已经滋生。狂人冒顿将自己所部训练成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为政变谋位作充分准备。他独创了一种称为鸣镝的响箭,规定: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出去打猎时,他射出鸣镝,随从有不随鸣镝射往同一目标的都要杀掉。训练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用鸣镝射自己的宝马,手下有不敢立刻射击的,也被立斩。进而,他又用鸣镝射自己心爱的美貌妻子,左右仍有不敢射的,又被斩杀。后来,他以鸣镝射父亲头曼单于的宝马,左右无一人不射,到这个程度冒顿知道部下绝对忠于自己了。在一次随父亲头曼单于出去打猎的时候,冒顿用鸣镝突然射向父亲头曼单于,左右都跟着立即随之放箭,射杀了头曼。随之,冒顿又杀掉后母和异母弟,尽杀了不同政见的大臣,自立为匈奴大单于。冒顿带领匈奴走向辉煌。

崛起时期

冒顿单于继位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冒顿开始带领匈奴对外扩张。在大败东部的东胡王之后,随即并吞了楼烦、白羊河南王(匈奴别部,居河套以南),并且扬眉吐气地收复了蒙恬所夺的匈奴地及汉朝的之朝那(今宁夏固原东南)、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等郡县。并且对刘汉的燕、代等地进行侵略和掠夺。匈奴又向西进击月氏,冒顿的儿子老上单于继位后,大败并杀死了月氏王,迫使月氏向西域迁徙。北方及西北一带的丁零、浑庾、屈射、鬲昆、薪犁等部族先后无一例外都被迫臣服于匈奴。

汉朝毕竟与那些部族不同,汉朝是一个人口众多、文化先进的农业大国,并且也刚刚经过楚汉相争的战火洗礼。公元前201年,韩王信被迫投降匈奴。第二年,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4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最后逃脱,史称白登之围。白登山怎么解围的有很多争议,冒顿单于作为杀父杀妻血腥冷酷之人不太可能因为一个女人几句话就放走一个到手肥肉、能带来巨大利益的政治和军事对手。也有一说是因为周勃军团及时赶到,匈奴见汉援军已到无取胜把握,才顺水推舟同意撤兵。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帮肯定是向匈奴表达了屈服,就是类似评书中所提的降书顺表,或者许诺了某种利益。总之,白登被围刘帮败退还都之后,刘帮知道自己无力和匈奴争锋,他采纳了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女嫁与单于,并赠送一定数量的财物以及开放关市准许双方人民交易。

也许,和亲、财物、关市这些根本不是刘敬的建议,反而恰恰正是冒顿白登撤围所提的条件,因为,对于那个时代的北方游牧民,冒顿无力也无兴趣直接占领南方农业区,互市、进贡、和亲加强联系能给眼前带来更多的实惠。再或者,冒顿长期攻无不克,他根本不在意白登围困刘帮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以为以后仍可探囊取物般随时教训汉朝,所以,既然周勃援军已到,匈奴就暂且回师。后来,文帝、景帝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然而匈奴仍不满足,不时出兵侵扰边界,这种局面直到汉武帝。

汉匈大战

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共81年),即冒顿、老上、军臣三单于时期,是匈奴帝国的全盛时期,这段时间相当于中原从秦二世元年到汉武帝元朔元年。在伊稚斜单于时期,匈奴国力被汉朝持续打击由盛转衰走了下坡路。

汉朝到了武帝时,西汉经过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国力大大增强,雄才大略的武帝一改对匈奴的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由马邑之围摘下柔情面纱撕破脸皮向匈奴宣战,先后发动了三次大型战役:河南之战(也称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李广、卫青、霍去病等向草原牧民展示了华夏铁血雄风。

大汉开疆拓土,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收复河南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接纳受降匈奴右部十万人,设武威、酒泉、敦煌、张掖四郡;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分两路出击,卫青击溃单于,霍去病追歼左贤王7万余人,封狼居胥山。此战役两军共歼灭匈奴军9万余人,使匈奴一时无力渡过沙漠再次南下。

在汉军打击下,再逢草原天灾匈奴无法南下掠夺补充,匈奴人口、畜群减少,匈奴的衰落时期从伊稚斜单于至呼韩邪单于,共经历18任单于,从汉武帝元鼎年间到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灭郅支单于为止。

中衰时期

用兵西域

匈奴伊稚斜死后,接下来几任都短命,他的儿子乌维立,乌维死后,子詹师庐立,詹师庐死,季父呴犁湖立。在这十几年间,匈奴逃回漠北,避居在漠北学习汉朝休养生息。而汉朝因多年征战匈奴人力、物资损失很大,并且又发生了对朝鲜、西羌及西南夷的战事,也暂时停止对匈奴的用兵征讨。

匈奴令人恐怖的战斗力,汉朝非常清楚,虽然目前汉朝占上风,但汉朝还是要联合更多的力量。汉朝在东部联合匈奴宿敌乌桓,西部派外交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络西迁的大月氏、大宛,以和亲(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到了公元前87年,一代风流人物汉武帝死,汉朝暂时停止对匈奴的攻击,恢复休养生息。

在汉昭帝时,匈奴为了缓和与汉朝的敌对关系,终于把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释放,以示友好,但掠夺成性的匈奴骑兵仍然不断在北方边境出现,这是游牧天性。

游牧民族只要不死就不能不抢,在公元前73年,不要脸的匈奴转攻西域的乌孙以强行索要公主(即西汉嫁给乌孙王的解忧公主),乌孙向汉求救,汉朝组织五路大军十几万与乌孙联兵痛殴匈奴。

继续打击,公元前71年汉朝再次联兵20几万合击匈奴,大获全胜,直捣右谷蠡王庭。同年冬,不屈不挠的匈奴出动数万骑兵击乌孙以报怨,可惜上天也不看好天之骄子了,适逢天降大雨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这个时丁零北攻,乌桓东入,乌孙击西,匈奴元气大伤,被迫向西迁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为双方的争夺重点。

在公元前60年,匈奴内部因为管辖西域事务的日逐王先贤掸与新任单于屠耆堂争夺权位发生矛盾冲突。日逐王投降汉朝,匈奴被迫放弃了西域。东汉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实力大减,己经没有力量来侵扰汉。

内乱之始

匈奴因为连续战争、连年天公不作美,领土及人口减小,处境日益困宭,同时内部纷争也开始激化。自从伊稚斜单于后,匈奴单于更迭频繁。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其妻颛渠阏氏与其弟都隆奇合谋立右贤王屠耆堂为单于。他上任后,排除异己,杀尽前单于所用旧人,重用自己的子弟,以致发生内讧,兵败自杀。他死后,匈奴开始争夺单于王位的内战。

五单于争立,好不热闹

呼韩邪登场。公元前58年,匈奴东部姑夕王等人共立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栅为呼韩邪单于,击败握衍朐鞮单于,握衍朐鞮自杀身亡。都隆奇等人共立日逐王薄胥堂为屠耆单于,击败呼韩邪。此时呼揭王自立为呼揭单于,右奥鞮王自立为车犁单于,乌籍都尉亦自立为乌籍单于,这就是五单于争立时期。屠耆单于先后攻击乌籍、车犁,乌籍、车犁皆败走西北与呼揭合兵,呼揭、乌籍皆去单于称号,拥车犁为单于,为屠耆所败。呼韩邪乘机进攻,屠耆大败自杀,车犁也率部投降。不久,呼韩邪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居东边。屠耆从弟休旬王也自立为闰振单于。

公元前54年,闰振率军东击郅支,兵败被杀。哥哥郅支乘胜击破弟弟呼韩邪,占据漠北王庭。呼韩邪单于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公元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惨)。

平稳时期

四境相安 长期友好

汉匈友好。公元前33年,知趣的呼韩邪单于朝汉,提出愿婿汉以自亲,娶美女王昭君与汉修好。呼韩邪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

自此双方相安无事,局势安定,双方国力得到恢复,人口增加。史称“初,北边自宣帝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马布野”。(《汉书.匈奴传》)

呼韩邪死后,他的后裔遵从他的遗嘱,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达30多年。直到颠狂的穿越者王莽专政为止。

两汉之际

王莽是个怪人,篡汉建新朝后,把汉宣帝颁给呼韩邪单于的金质“匈奴单于玺”索回,另发给乌珠留单于“新匈奴单于章”,蓄意压低单于的政治地位;将“匈奴单于”称号改为“恭奴善于”,后改为“降奴服于”;王莽企图用武力树立威信,分匈奴居地为15部,强立呼韩邪子孙十五人俱为单于,以削弱匈奴的势力,激起了匈奴的不满,连年侵扰北方边塞。西域诸国先后沦入匈奴势力范围。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与匈奴通好,不断派遣使者前往赐财物,而单于骄倨益横,汉匈关系仍没有改善。29年,匈奴扶植卢芳为汉帝,割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等五郡,都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后降汉,被封为代王。后复叛,留匈奴历十余年。

分裂时期

南匈奴和北匈奴

在东汉初年,匈奴就大量进入塞内。大约在46年左右,匈奴国内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人畜饥疫,死亡大半。而统治阶级因争权夺利,发生分裂。48年,匈奴八部族人共立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为单于,与蒲奴单于分庭抗礼,匈奴分裂为两部。后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臣称为南匈奴,安置在汉朝的河套地区。而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汉伐北匈奴及争夺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连年遭受严重天灾,又受到南匈奴、乌桓、鲜卑的攻击,退居漠北后社会经济极度萎缩,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东汉请求和亲。其一怕东汉北伐,其二想挑

匈奴人

拨破坏东汉与南匈奴的关系;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声望,其四想通过和亲与东汉互市交换所需物资。东汉政府没有答应和亲,仅同意双方人民互市。北匈奴从65年至72年不断袭扰劫掠东汉渔阳至河西走廊北部边塞地区。

随着东汉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国力增强,在南匈奴的支持下,开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战争。

73年二月东汉派窦固等四路大军出击,占据伊吾卢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国。

75年至76年汉匈之间对西域展开了一场争夺战,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占车师、争夺金满城,因汉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负担太重,暂时罢兵。

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后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汉,加上南匈奴攻击,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87年鲜卑从东部猛攻北匈奴,杀死优留单于。

汉破北匈奴

优留单于死后,北匈奴大乱,漠北又发生蝗灾,人民饥馑,内部冲突不断,北匈奴内部危机连连。东汉乘此时机,于89年到91年与南匈奴联合夹击北匈奴。

89年(东汉永元元年)夏六月开始,窦宪、耿秉率军与南匈奴军队在涿邪山会合(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北单于大败逃走,汉军追击,俘杀一万三千余人,北匈奴先后有二十余万人归附。窦宪、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纪功而还。90年再出击北匈奴,北单于受伤逃走。91年东汉军又出击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军,北单于迫使其西迁,率残部西逃乌孙与康居。

94年,南匈奴单于师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众对单于师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皆叛变,胁迫前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匈奴再次分裂,东汉派遣大军以及乌桓、鲜卑兵共四万人大败逢侯,逢侯遂率众出塞,汉军追赶不及。107年,逢侯趁东汉放弃西域之际,控制西域,胁迫诸国共同搔扰东汉边疆十几年。118年,逢侯被鲜卑击败,率领百余人投靠东汉。

北匈奴西迁康居

在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裴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

藩属时期

南匈奴依附东汉

依附汉朝的南匈奴人,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借着汉朝的军力多次大败北匈奴,接纳大量降众,势力大增。但因部族成分复杂,难以驾驭控制,造成内部不隐,时有叛乱,

匈奴

多位南单于被杀。而后汉朝对南匈奴的管理越加严厉。在东汉中期以后一再发生南单于被汉官员拘捕、更换、逼死甚至杀害。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国人杀死单于羌渠,子左贤王於夫罗即位。而参与者恐被报复不认可新单于,另立一位单于,於夫罗只得前往汉朝申诉求助。正值汉末大乱,只好留在河东。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216年,曹操拘留呼厨泉单于,而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并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安置在平阳郡,匈奴单于王朝终结。

汉化的南匈奴,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即左、右、南、北、中,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各部贵者为帅,后改称都尉;以汉人为司马以监督。於夫罗子刘豹为左部帅。

东汉末年以来,周边各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其中以匈奴人人数最多,史称“关中人口百余万,戎狄居半,匈汉杂居”。而西晋因贾后乱政,引起了八王之乱,混战延续长达16年之久,给予了匈奴人介入的机会。

徙居中原

公元4世纪,匈奴人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在并州离石起兵立汉国,称汉王,后称帝,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311年刘渊子刘聪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

318年,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聪子刘粲及其家族,自立为汉天王。刘聪族弟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消灭了靳氏。因百姓负担极重,民怨沸腾,引起大规模反抗。

328年,羯人石勒擒杀刘曜,次年在上邽杀其太子刘熙及其将相公卿等三千余人,赵亡。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在中国北方衰落后,鲜卑人迅速进入蒙古高原,匈奴与鲜卑不断混血通婚,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赫连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之后击败东晋军队,夺下了关中地区,以长安为都。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428年北魏俘赫连昌。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为什么国号为夏?)。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政权,史称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433年蒙逊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建立高昌北凉。460年,高昌北凉为柔然所攻灭。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的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

一小支匈奴进入辽东半岛,融入靠近高句丽的宇文鲜卑部落。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之后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并统一中原。匈奴也在这期间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乱华及南北朝时代成为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场演出。

匈奴历史沿革 
  关于匈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