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独具特色的“军事工业化”,远超满清!

噶尔丹的底气,是准噶尔汗国的军工业!

明末清初之际的百年时间里,源自瓦剌的准噶尔部逐渐兴盛起来。准噶尔虽然是游牧经济,但几任统治者都具备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居然在西域草原中发展出了初具规模的军事工业,令人啧啧称奇,让我们一探究竟。

冶矿业
准噶尔统治范围涵盖今天的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广大地区,接近今日中国版图的四成。
如此广袤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铅等。俄国人索洛金记载准噶尔领地内:“湖四周的铁矿相当多,它自古以来就由卫拉特人自己开采。用炼出的铁制造刀矛、盔甲等。他们那里这类匠人现在已近千人。”

古人云,家里有矿,心中不慌!这些资源为准噶尔的军工计划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其实,准噶尔人的先祖很早就懂得了原始的开采和冶炼技术,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老式冶炼法。随着俄国人索洛金、瑞典人列纳特的被俘,为准噶尔军工业的腾飞带来了契机,欧洲人被俘后随即效力于准噶尔,积极帮助改进技艺,准噶尔冶矿业乃至整个军工业水平都获得了质的飞跃。

武器铸造业
资源开采冶炼的目的自然要把它变成武器,准噶尔的武器铸造业令人印象深刻。他们很早即可铸造刀、矛、箭、盾、盔甲等传统武器,在被俘的欧洲人的帮助下开始自生产火枪、火炮。
俄俘索治金描述,他“制成并交给噶尔丹策零使用的武器有四磅炮十五尊,小炮五尊和十磅臼炮二十尊。”准噶尔人制造的炮有铁质、铜质两种,根据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大小不一,有的可驾于驼背施放,有的可置于木架上射击。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军在伊塞克湖畔掘出准噶尔军队埋藏的自制大铜炮四座、冲天炮筒八个,大小炮弹万余发,这都表明准噶尔部的武器铸造业已初具规模。
在准噶尔军对清、对哈萨克、对东蒙古的重要军事行动中,每每都会出现火枪、火炮的身影,而且部队火器配备率奇高,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准噶尔的武器制造技艺已达到了满足实战的水准,规模甚至已可支撑长期、大规模作战需要。

传统手工业
准噶尔民众为满足自身需要也运营一些传统手工业,所生产的主要为生活用品。如制革、制衣、制毡、金属加工、酿酒等。
当然在发展手工业方面欧洲俘虏也不能闲着,准噶尔人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制作呢绒的技术,准噶尔人还从维吾尔人处学会了纺织布匹的技术,这些技术的传入,对提升准噶尔汗国的手工业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制革、制衣等手工业的发展也为军工业提供了必要的辅助和支撑。

以冶矿业、武器铸造业为核心,辅以传统的制革、制衣业,准噶尔人在草原上建立了一整套军工体系,这套军工体系在近百年的时间里确保准噶尔人能够建立汗国、西定中亚、北阻沙俄、东拒满清、雄霸天山南北。以康熙、雍正的雄才大略,付出十余万清军将士的代价,亦奈何不得准噶尔。

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随着准噶尔最后一任雄主噶尔丹策零的去世,准噶尔陷入内乱,乾隆趁势平定西域,最终完成中华大一统,准噶尔汗国独具特色的“军事工业化”进程也自此戛然而止

准噶尔汗国独具特色的“军事工业化”,远超满清! 
  关于蒙古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