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介绍一下前赵(也叫汉赵)的刘曜,刘曜是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建立的汉国皇帝刘渊的侄子,由于刘曜自幼父母双亡,是他叔叔刘渊把他抚养大的。刘曜从小就与众不同,胆识过人,非常聪明,一次和刘渊一块打猎,突然电闪雷鸣,其他人都吓得躲了起来,只有刘曜非常从容地站在刘渊身边,刘渊认为这孩子将来不简单,会成为象曹操那样干大事的人,称赞刘曜“吾家千里驹”。
刘曜长大以后,胸怀大志,志向远大,他喜欢读史书典籍,并且精于骑射,力大无穷,常将自己与古代的名将相比。公元304年,刘渊建立了匈奴汉国,命侄子刘曜领兵作战,刘曜一路所向披靡,立下了汗马功劳,公元311年,刘曜和大将石勒、王弥一起占领了洛阳,大军对西晋的官员和百姓进行了屠杀,并俘获了晋怀帝。
公元318年,匈奴汉国突然发生政变,在位的皇帝刘粲被其妃子勒氏的父亲靳准所杀。当时驻守在长安的刘曜,亲率大军平叛,在途中遇到逃出来的太保呼延晏和太傅朱纪,在他们的劝说下,刘曜自立为帝,并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刘曜是前赵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前赵唯一的一位皇帝。
再说一说石勒,他原名匐勒,是羯族人,幼时家境贫寒,被卖身为奴,这个石勒也是一个创造了从奴隶到皇帝神话的传奇人物。石勒继承了羯族人善骑射的本领,自幼身体强壮,武艺出众。在做奴隶时因善于相马,认识了当地汉族豪强汲桑,汲桑给他取了个汉名叫“石勒”。
因为当时社会混乱,汲桑和石勒决定起兵造反,他们想尽办法笼络人员招兵买马,并通过劫狱救监狱的犯人、收留逃亡的士卒等,很快聚集了一帮人,其中著名的有王阳、夔安、支雄、赵鹿等十八人,号称十八骑,这些人后来也成为石勒起家的班底。
随着势力逐渐壮大,汲桑和石勒为了练兵,决定攻打邺城,因守城的司马腾不得人心,再加上石勒确实勇猛,最终攻下邺城,杀死了司马腾。这一战,震惊了西晋朝庭,派出老将苟晞前来征讨,汲桑、石勒寡不敌众,汲桑战死,石勒领着剩下的人逃了出去,带人投靠了刚建立匈奴汉国的刘渊,者也开始了刘曜和石勒两个强人的同事生涯。
刘渊刚建立匈奴汉国,正值用人之际,对石勒带人来投,他当然高兴,刘渊就封石勒为辅汉将军。投靠刘渊后,石勒显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在与西晋的作战中,攻无不克,屡立战功,赢得了刘渊的信任,同时也在军中建立了较高的威望。
公元318年,匈奴汉国发生政变后,刘渊的侄子刘曜自立为帝,建立前赵政权,石勒在平叛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刘曜封石勒为赵王。但是,随着石勒的势力越来越大,他已不甘于居匈奴汉政权之下了,自立独霸一方,才是他的最终目标。公元319年,石勒自称赵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形成了两赵并立的局面。
公元324年,石勒派石他进攻刘曜,双方正式拉开战幕,刘曜派刘岳在河滨与石他交战,斩杀了后赵主将石他,第一次交战刘曜一方取得了胜利。公元328年,石勒命令石虎率四万大军向刘曜的河东郡发起进攻。刘曜安顿好后方后,决定御驾亲征,石虎见刘曜亲自带兵,再加上人多,心有畏惧,便向后撒退,刘曜乘胜追杀,大败石虎,刘曜借机南下洛阳,挖开洛阳西北大堤,水灌金墉城,后赵的一些地方官员见状,纷纷向刘曜投降。
这时的石勒一看形势于己不利,也决定亲自出征,遭到大臣的劝阻,石勒到寺庙征求佛图澄的意见时,得到了如果出征,就能活捉刘曜的暗示,石勒大喜,率步兵六万,骑兵两万多人北上。此时的刘曜因为一直没有攻下金镛城,部队逐渐懈怠,刘曜爱酗酒的毛病又犯了,整日饮酒赌博。
石勒分兵三路向刘曜夹击,刘曜仓慌应战,临上阵前刚饮了不少酒,这时候刘曜的战马又突然抽筋不能骑了,只得临时更换一匹小马,即便到了临阵交锋的关头,刘曜临行前还不忘再饮一斗酒。刘渊打马上阵后,临时换的小马不堪重负,将强壮的刘曜摔下马,再加上此时刘曜已处于醉酒状态,后赵的士兵用刀枪将刘曜扎成重伤,然后被后赵大将石堪生擒活捉了,前赵士兵也被斩杀五万多人。
石勒将刘曜带回襄国后,让他写信劝其子刘熙投降,刘曜却写信告诉刘熙不要因为顾忌自己,而选择轻易投降。石勒一看刘曜给刘熙写的信,就非常愤怒,下令将刘曜杀掉了,被誉为“千里驹”的猛人刘曜就这样完结了。不久,石勒派出石虎进攻退守上邽的刘熙,俘获刘熙及其宗室和大臣等三千余人,随后,石虎将他们全部杀掉,建国仅十一年的前赵灭亡。
石勒之所以能打败刘曜,与石勒能够重用汉族人才有关,首先,他建立了考试制度,唯才是举。石勒曾下令如果俘虏是读书人,就不准杀害;石勒善于学习,总结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前赵皇帝刘曜安于现状时,石勒已经悄悄开始扩大地盘积蓄实力了,后赵在石勒的经营下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石勒能够取得胜利,也与刘曜建国后迅速腐化有关,他大兴土木,耗费了大量财力,性格高傲,听不进不同意见,比如他战前饮酒,大臣皆不敢劝,因为谁胆敢劝谏,将会被他以妖言惑众斩首,这样一来,谁还敢给他提意见?刘曜不败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