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是一段混乱、野蛮和迷信的历史,一直以来都被西方有意无意地忽视。
西方忽略中世纪,主要为制造一个西方文明的连贯史:也就是从古希腊文明到古罗马文明,之后是文艺复兴和西方资本主义。这个看起来很连贯的发展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实际上在古罗马文明灭亡之后,紧接着的并不是文艺复兴,而是欧洲长达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纪。
事实上,后来欧洲能崛起,主要是从东方的伊斯兰世界汲取文明养分,伊斯兰文明主要从两个方向传播到欧洲:第一个方向是伊比利亚半岛也就是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第二个就是通过十字军东征打通的地中海东南沿岸,包括了今天的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土耳其、埃及等。
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影响深远,欧洲人和穆斯林打仗抢地盘,但更多的是文化交流,比如这个时期大量的东方书籍被翻译成拉丁语,另外阿拉伯数字也是在这个时期在欧洲开始使用的,欧洲人第一次见到火器也是在与穆斯林的交战中。
只不过是后来欧洲发达了,不愿意再承认“以伊斯兰为师”的这段历史,而是把自己的历史嫁接到古希腊和古罗马上去了。
十字军东征的意义就在于它把当时落后欧洲和伊斯兰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本文说一下十字军的东征,究竟干了些啥?
十字军可以从陆地和海洋达到地中海东岸,目标:耶路撒冷!
从公元1096年到1291年这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欧洲对地中海东岸的伊斯兰国家总共发动了八次东征,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两百年的入侵,那就是:混乱。因为按照我们中国人中央集权式的思维,一旦要对外征战,那一定是要做充分的战略规划,比如先打哪座城,再渡哪条河。但是十字军就完全不同了,往往是后勤还没有准备好,先头部队就出发了;又或者是占领了一座城市却没讨论好下一步要怎么打,在城市里一呆就是一两年。原因也不难理解,就是欧洲太分裂了,每次东征的背后都是一堆的政治博弈,大家各有各的打算,很难达成共识。
下面我把八次东征的过程简单说一说,你就清楚了。
第一次东征的原因主要是欧洲的教皇想要对抗国王和贵族的权力,通过发动战争去收复被穆斯林占领的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从而掌握一支听命于教皇的军队。
第一次东征,就出现了混乱的情况,大部队还没集结完毕,就有一支“农民十字军”率先出发了,然后毫无意外的被穆斯林给秒杀了。不过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由于赢得太轻松,反倒让穆斯林放松了警惕,于是后面的十字军大部队一路攻城略地,最终成功拿下耶路撒冷,并屠了城。在之后经过多年的战争,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穆斯林的地盘建立了四个国家。
在地中海东岸,穆斯林的地盘上建立的四个十字军国家
如果说第一次东征是个军事奇迹,那一点也不为过,因为第二次东征就以惨败收场。第二次是在50年以后了,导火索是图片里最上边的埃德萨伯国被穆斯林攻陷了。
在这里你可能要奇怪了,为啥两次东征间隔了50年之久呢?原因一句话就说清楚了:找不到大规模战争动员的理由。骑士和老百姓们虽然迷信,但也不蠢,谁会无缘无故地上战场呢?正好埃德萨伯国的陷落给了教皇理由,他再次游说发动东征。这一次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国国王康德拉三世参与了进来,他们不会看着教皇利用东征做大势力,国王要在圣战事业里抢夺领袖地位。这次东征路线和第一次一模一样,区别是,他们的对手不再像之前那么轻敌了,而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这让十字军遭遇了惨败,两位国王跌跌撞撞地跑回了欧洲。
第二次的惨败震惊了欧洲,之后再也没能组织起大规模的东征。直到四十年后,十字军那边又出事儿了:圣城耶路撒冷,被穆斯林攻陷了!这段攻陷耶路撒冷的历史还被拍成了电影《天国王朝》,建议你看未删减版的,场面很宏大,除了稍微美化了基督徒,整体上还原了当时的场面。攻陷耶路撒冷的穆斯林首领就是大名鼎鼎的萨拉丁。玩过《万国觉醒》或者《文明与征服》游戏的小伙伴肯定都知道他,这个人现在被塑造成了伊斯兰世界对抗西方的领袖。
电影《天国王朝》里阿尤布王朝苏丹–萨拉丁的剧照
说起这个萨拉丁啊,他最早是穆斯林赞吉王朝的雇佣兵,被派到埃及的法蒂玛王朝协助平叛,叛乱镇压之后,萨拉丁就呆在埃及不肯走了,然后建立了阿尤布王朝,阿尤布是萨拉丁父亲的名字。当然,萨拉丁之所以被后世称为雄主,就不可能偏安在埃及的,整肃完埃及内部他就把枪口对准了曾经的主人赞吉王朝。从阿尤布到赞吉,中间地带正是耶路撒冷,这注定了面对雄心勃勃的萨拉丁,耶路撒冷很难独善其身。经过一番战斗以后,萨拉丁成功拿下圣城。这里特别需要说明一下,萨拉丁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并没有屠杀基督徒。这个在电影里也有所体现。
耶路撒冷的位置正好在阿尤布王朝和赞吉王朝的中间,丢掉耶路撒冷的消息传递到欧洲后,促使欧洲开启了第三次东征。这次东征由三位国王领军,从北线进攻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巴巴罗萨,不过他走到半道儿溺水死了,部队也就退出了战斗。另外一路是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和法王腓力二世,这俩人之前是盟友关系,对抗共同的敌人,也就是理查的老爸亨利二世。在理查成功继位之后,他们失去了共同的敌人,于是反目成仇了。所以东征到一半,俩人出了矛盾,腓力二世就跑回了欧洲。
于是,现在的局面就成了狮心王对阵萨拉丁。这两位中世纪著名的军事领袖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攻防战,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无法取得绝对的胜利。狮心王是劳师远征,不在本土作战占据劣势,而萨拉丁也由于常年的征战,王朝内部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后来在一番冗长、复杂的外交谈判后,双方达成了一份三年期的停战协定:萨拉丁继续掌控耶路撒冷,但是允许基督徒不受限制的进城朝圣。就这样,第三次东征以双方各退一步而收尾。
不过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支十字军到了威尼斯之后,本来打算向威尼斯商人租船去埃及的,但是在商人的威逼利诱下,十字军调转了枪口,去攻打了盟友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进城之后一路烧杀抢掠长达一周之久。
而之所以会失控,是因为教廷作为宗教领袖其实并不具备军事领导的能力,招募来的士兵也没有在统一建制下打过仗,自然如土匪一般见钱眼开了。一些历史书里写到十字军到东方烧杀抢掠,多半描写的是这一次东征。
十字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公元1204年)
当教皇得知十字军居然跑去攻打君士坦丁堡,肺都要气炸了,赶紧把他们召了回来。同时教皇及时拨乱反正,宣布要第五次东征,目标:埃及。
所以,第五次东征其实是对第四次的拨乱反正,不过一上来就遇到了困难,那就是缺钱。没有了王室的资助,而教众捐款的办法也在第四次东征时用过了。不过这也难不倒教皇,办法总比困难多。
教皇创新了一种新的敛财方法:如果基督教徒不想去遥远的耶路撒冷圣战,可以通过交一笔钱,来达到相同的朝圣赎罪的效果。这个就是赎罪券的前身了,也就是用钱来换取精神奖赏。用这个办法,教会募集到了足够的经费。
但是这个看似创新的办法也为以后天主教借助宗教名义的横征暴敛开了先河,各种券和税收越来越多,而解释权又被教廷垄断,最终导致了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花钱就能“赎罪”的赎罪券是教廷敛财的好手段
好了,说回第五次东征,十字军这次的战略是先拿下埃及,用埃及作为跳板,再攻下耶路撒冷。大战略没问题,但是在执行时又出现偏差了。在他们打下了埃及的重要城市杜姆亚特之后,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是应该顺着尼罗河征服整个埃及?还是现在就去攻打耶路撒冷,抑或是以杜姆亚特为筹码和穆斯林交换耶路撒冷?讨论下来的结果居然是:啥也不做。十字军在杜姆亚特一呆就是两年,直到遇上了尼罗河发大水,死伤无数,被迫两手空空地逃回了欧洲。
上一次东征的失败遭受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抨击,包括教会本身也意识到领兵打仗这个事儿还是得让国王来。于是,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达成协议,由他率领十字军进行第六次东征,作为交换,教皇加冕腓特烈二世为德意志皇帝。最终腓特烈二世凭借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当时的穆斯林阿尤布王朝“让出”了耶路撒冷。就这样,耶路撒冷在被穆斯林占领40年后,又一次回到了基督徒的手中。
顺便说一下腓特烈二世,这位被称为“世界奇迹”的皇帝确实够神奇的,出生在大街上,自幼父母双亡,一系列机缘巧合登上了王位。同时他才华横溢,据说会七种语言,热爱艺术、户外运动和各种动物,尤其是猎鹰,还创办了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学-那不勒斯大学。当然这样的人肯定身边也不缺少红颜知己。
“世界奇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
不过好景不长,仅仅十几年之后,耶路撒冷又丢了,这一次是花剌子模干的。很多人听说花剌子模这个名字是来自《射雕英雄传》,郭靖率领蒙古大军灭了这个曾经的中亚霸主,真实的历史也是这样,只是和郭靖没什么关系。花剌子模亡国之后,其中一支就流亡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在面对驻守的十字军和圣殿骑士团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几乎把对手全歼。
于是,欧洲又开始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领军的是法王路易九世。和之前东征不同的是,路易九世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先拿下整个埃及,摧毁阿尤布王朝的根基,再收复耶路撒冷。只可惜战略得当也未必能打好仗,由于判断失误,路易九世在一次战斗中被俘,这也是唯一被俘的国王,当然交战双方都是满满的商业文明,给钱就放人。
回到了欧洲的路易九世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在调整完毕之后,他就联合英国爱德华王子再次东征,这就是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了,但最终路易九世死在路上,爱德华王子也无功而返。
最后的结局是在1291年,十字军在海外之地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卡陷落,为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画上了句号。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欧洲也规划过很多次东征,但是再也没能在地中海东岸建立据点。
不过,从地缘角度来看,十字军所占领的这块土地远离欧洲大陆,周围遍布穆斯林,能够占据两百年的时间已经是一个奇迹了。伊斯兰国家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夺回耶路撒冷,一是因为伊斯兰世界内部的斗争和分裂,极大分散了每个王朝的精力;二是十字军打通了欧洲和地中海的贸易,有欧洲的这块飞地作为贸易中转站,也让周边的伊斯兰国家收益颇丰。
十字军东征停止了,但东西方贸易没有停止,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也还在继续,这对推动欧洲文明的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科学、艺术、哲学、医学等知识的传播,都极大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变化并在最终促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中世纪艺术的杰作–梅丽桑德圣咏经
图片里是中世纪的《梅丽桑德圣咏经》,这是耶路撒冷国王送给妻子梅丽桑德的礼物,它充分体现了十字军东征带来的文化交流:经书由希腊工匠制作,象牙封面是拜占庭式风格,周边装饰是伊斯兰风格。里面文本是法国人所写,首页花体字是西欧艺术字,内含的日历则是用英语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