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挖掘铁塔文化,服务宋都旅游

一、千年宝塔的精心建造

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位于开宝寺上方院内。铁塔未建以前,在开宝寺福胜院内,曾建有—座纯木结构的佛塔—灵感木塔,后人视为铁塔的前身。灵感木塔建筑历经八年,于端拱二年(989)建成。由木工大师喻浩负责全部工程,内廷供应的费用以亿万计。喻浩尤善建塔,他在杭州建梵天寺塔时,就科学地解决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为时人所注目。陈师道《后山丛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喻浩十分赞赏唐人所造的相国寺门楼,多次自谦地对别人说,楼门别的部位他都能造,只是对于卷檐不解其意。所以他每次到相国寺楼门下,就仰起头仔细观看,站得累了就坐下看,坐得困了就躺下看,反复琢磨以求其理。喻浩还为相国寺圣容殿前东西两旁的古井建造了井亭,周城《宋东京考》:“相国寺井有二,在圣容殿前东西。木工喻浩建有井亭,极其工巧,为相国寺十绝之一。”

喻浩在督造京都开宝寺木塔之前,为求缜密,曾先造一个小样。施工时外设帷幕,暂隐其形,外面只闻斧凿之声,“凡一月而一级成”。遇有上下榫不合之处,喻浩环绕塔身边看边切磋,毛病一旦找准,旋及拿起巨槌撞击数十下。《杨文公谈苑》记载:“帝初造塔,得浙东匠人喻浩。浩性绝巧,乃先做塔式以献。每建一级,外设帷幕,但闻锥凿之声,凡一月而一级成。其有梁柱龃龉未安者,浩用旋视之,持巨椎撞击数十,即皆牢整。”喻浩认为:“此可七百年无倾动。”木塔监丞、画家郭忠恕看后经过测算,从一级至上层,余一尺五寸,“收杀不得”。问题提出后,喻浩因此而魂萦梦绕,数夕不寐,通宵达旦的认真核对,最后结果应验了郭忠恕所言。次日刚刚黎明,喻浩即叩郭家之门,“长跪以谢”。喻浩督造的灵感木塔,八角十三层,高360尺,上安千佛万菩萨,塔下作天宫,奉安阿育王佛舍利小塔。

塔初建成时,远远望去,塔势偏西北倾斜,有人惊奇地问他,他说:“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可见他的用意精细,谋筹深远。此塔极其伟丽,在京师诸塔中最高,且制度极精。可惜喻浩设计、监造的这座华美绝伦的灵感木塔,仅存世56年,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遭雷击焚毁。数年后,潜心“神道设教”的仁宗赵祯又想重建灵感塔,于皇祐元年(1049)下诏重建灵感塔。考虑到木塔容易遭雷击火焚,而改用琉璃面砖建造。新建的铁塔塔身为八角十三层,是国内现存琉璃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完全采用了中国木质结构的形式营建,塔身秀长,高大雄伟。塔身底层东、西、南、北各辟一圭形门,唯北门设梯道可绕塔心柱盘旋至顶。塔身设窗,一层北、二层南、三层西、四层东以此类推为明窗,其他为盲窗。环挂在檐下的104个铃铎,每当风度云穿时,悠然而动,象是在合奏一首优美的乐曲。塔内有砖砌蹬道168级,绕塔心柱盘旋而上,游人可沿此道扶壁而上,直达塔顶。登上塔顶极目远望,可见大地如茵,黄河似带,游人至此,顿觉飘然如在天外。塔的整体造型秀丽峻拔,气势宏伟,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

二、深含科技含量的建造技术

  2009年经测量,铁塔高55.08米,八角十三层,全称是“开宝寺铁色琉璃塔”,距今有96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大自然和人为的灾害,遭受地震43次,冰雹10次,风灾19次,河患6次,雨患17次,被侵华日军炮击百余发炮弹而巍然屹立。说明早在900多年前,北宋的建筑大师就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建筑技术,从设计、用料、施工都是当时一流的技术水平。从设计上看外观是琉璃砖结构的。按砖特征设计,有出檐、有平座、有挑角,但是短檐不能如木塔檐一样挑出甚远。可内部结构又是使用中国传统的墙倒屋不塌的仿木结构设计的。通身设计用28种不同形状的结构砖结合,在柱、枋、檐、斗拱等咬合处都是用特别烧制的有榫、有卯的子母砖紧紧的扣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浑为一体,如铁铸一般。在用料方面,塔身外壁用琉璃砖,砖为瓷胎,外表为铁色琉璃釉,俗称铁色砖。砖尺寸为35CM×22CM×6CM,表面饰各类花纹,胶结材料似以灰、黄土沙及胶合物和成浆砌成,其质甚硬,似不亚于琉璃砖的强度。塔身内部构成材料是灰色砖,其尺寸为41CM×21CM×7CM,胶结材料使用的系纯白灰浆砌成,其质松软。内外材料的应用,软硬结合,和建塔的经济与塔的应力均甚合宜。其主体施工砖砌方法是外壁采用一横砖左右夹各一块直砖插砌壁内,在一层横砖上复压一层平面跑砖,亦插入壁内,并牢牢压住横砖,使砖构造更为坚牢。其砖身内壁砌法是一层直立砖上压一层平跑砖,和外壁砖咬合在一起,应力相唿应。高超的建筑施工技术让千年古塔固若金汤。

开封挖掘铁塔文化,服务宋都旅游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