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人(Tungusic peoples)作为族群的称呼最初是雅库特人(Yakuts)对鄂温克人(Evenks)的称呼,现代一般是民间泛指母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族群。“通古斯”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中的“Donki”,意为“男人”。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源自汉语中秦汉时期的“东胡”,因为现代汉语发音的“东胡”,音近于通古斯(Tungus)。朱利叶斯·克拉波特则认为,通古斯(Toŋus)为雅库特语的突厥语借词,意为“猪”。
通古斯族群基本是渔猎民族,最早其实是雅库特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生活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外东北,以及中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一带。他们的语言与东北的满族语言相近,故这个语言群体被称为满-通古斯语族。
满-通古斯语族是发源于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古老的语族,如今属于这个语族的包括中国境内的满族、锡伯族、赫哲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及生活在俄罗斯境内的奥罗奇人、那乃人(都是赫哲人,即女真人的一支)、乌德盖人、乌尔奇人、鄂罗克人、涅吉达尔人(鄂温克别支)、埃文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北部,南起北纬40度,北至北冰洋,西至叶尼塞河,东迄太平洋。人口大约在一千万左右。
中国商周时期,通古斯人建立了肃慎国家;春秋战国时期,通古斯人建立了挹娄国家;南北朝时期,通古斯人建立了勿吉。
按照严格的政治上的国家定义,通古斯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渤海国。这是一个和唐代并存的地方民族政权,始建于公元698年,初称“震国”,由北方的游牧民族靺鞨族建立。唐帝国时期,对周边民族政权奉行羁縻政策,公元705年,渤海国归附于唐王朝。15年后,唐帝国正式为渤海国册封,时人又谓之为北邵国,与唐帝国南面的南昭国相呼应。渤海国全盛时期,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中下游两岸,鞑靼海峡沿岸及库页岛,东至日本海,西到吉林与内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鲜之咸兴附近。
受当时强大的唐帝国的影响,渤海国全面效法唐朝封建文明,依靠渤海人的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繁育了发达的民族经济和灿烂的渤海文化,促进了东北边陲的进一步开发,丰富了中华大统一的历史涵量,创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
渤海国共传国15世,历时229年。公元926年,契丹国兴起后,渤海被契丹所灭。
通古斯建立的第二个国家是金国。金国始建于1115年,是我国历史上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女真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五代时,女真之名始见于史籍,并受契丹所统治。女真完颜部为首的部落联盟建立后,很快统一了女真各部。此后,女真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1114年9月,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率部誓师于涞流河(今黑龙江与吉林省间拉林河)畔,向辽朝的契丹统治者宣战。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金朝建国后,在护步答冈会战中大败辽军,随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攻取五京的前后步骤是东京(今辽宁辽阳)、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
金国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1127年灭亡北宋。以后金与南宋多次交兵,南攻与北伐,均无力改变南北对峙的局面。1234年,蒙古兴起后,金国被蒙古灭亡。
通古斯建立的第三个国家是清朝。满族其实就是通古斯人的后裔。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迫末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至此清朝传十二帝 ,享国276年,清朝结束。
随着清朝的灭亡,通古斯这一古老民族诸“后裔民族”建立国家的历史也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