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年开始,经过三次的暴动,突厥人终于恢复了在漠南的统治,后突厥汗国正式于682年建立起来。
后突厥(682年~745年),是突厥阿史那氏族在蒙古高原重建的东突厥汗国,又称“后突厥汗国”、“后东突厥汗国”、“突厥第二汗国”。
681年(开耀元年),唐高宗杀害归降的突厥可汗伏念,于是次年(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反叛唐朝,建立后突厥政权,继而攻陷漠北,连年侵犯唐朝边境,势力趋于壮大,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
与此同时,唐高宗去世,武则天实际掌握了帝国大权。此时的唐朝早已失去了唐太宗时代的威风,吐蕃不断侵扰边疆,西突厥多次叛变,就连新罗也乘机蚕食唐朝的国土。在这样的局面下,后突厥汗国迅速恢复霸业,让武则天威严扫地。
682年,阿史那骨咄录建牙黑沙,建号颉跌利施可汗,宣告后突厥汗国的崛起。此后,他又还牙於都斤山,基本恢复了东突厥的旧版图。第二年,阿史那骨咄录又两面出兵,分别击败了回纥和唐朝的军队,使得形势稳定了下来。683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为了巩固政权,只得将外交政策从进攻转为防守,两国正式出现鼎立的情况。
首先来说“南扰”。683年,程务挺出任单于道安抚大使,计划出兵北伐,灭突厥于未稳。不过高宗去世,这个计划也就流产了。此后,突厥就多次南下进攻山西等地,唐朝军队败多胜少,处于被动状态。双方在这个时期的斗争主要如下:
685年,阿史德元珍等侵扰朔、代等州。淳于处平奉命迎战,遭到惨败,死者五千余人。
686年,突厥3000人犯边,唐朝派遣高丽黑齿常之出击,击败突厥。
687年,突厥进攻昌平、朔州,唐朝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行军大总管,统兵北伐,大破突厥于黄花堆,追奔四十余里,突厥皆散走。
687年,唐朝乘胜追击,准备一举消灭东突厥,派遣爨宝璧等北伐,黑齿常之作为声援。但是爨宝璧贪功先行,出塞二十余里遭到突厥的袭击,13000精兵全军覆没。
在经历这个失败后,武则天大怒,但是没用,只能改骨昢禄译名为“不卒禄”,成为笑柄。此后,武则天再也没有北伐计划,都是被迫应付。
其次,就是“北抚”。当时漠北最强的势力是回纥部,其首领自称可汗,又兼任唐朝册封的安北都护一职,是唐朝比较忠诚可靠的盟友。不过当时漠北又出现了旱灾,“野皆赤地,少有生草,以此羊马死耗十至七八”。铁勒各部陷入危机之中。颉跌利施可汗乘机挑拨各部起来反对回纥。
685年,同罗部、仆骨部发动了对回纥的内战,回纥孤立无援,请求唐朝援助。唐朝于是派遣刘敬同带领河西地区的军队北征,又命令金山都护田扬名发西域金山十姓军队东征。两支军队接到命令后,相互配合,很快就击败了同罗和仆骨。不过这些西突厥军队纪律性很差,难以约束,他们一路征伐,一路抢掠,在击败同罗部、仆骨部后,又直接席卷了回纥部,导致漠北一片混乱,狼藉不堪。此战后,回纥势力被严重削弱,突厥得以乘机征服。
最后说“征西”。铁勒之乱后,田扬名因为“妄破回纥部落”而被免职问罪,金山都护府也随之被废除,从此西域的门户洞开。而金山十姓部落也因此不准朝觐。武则天有功不赏,引发了西突厥的不满。686年,西突厥爆发了阿史那他匐领导的叛乱。
为了重新恢复西域的秩序,武则天册封阿史那弥射之子阿史那元庆为二世兴背亡可汗,兼任昆陵都护,主管西突厥左厢五咄六部,并命令他去招降阿史那他匐。结果阿史那元庆招降没有成功,反而使得“安西四镇”也被攻陷。之后,武则天又册封阿史那步真之子阿史那斛瑟罗为二世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此人上台后,很快平定了他匐之乱,暂时收复了安西四镇。到689年,吐蕃又击败唐朝,安西四镇除了碎叶之外全部被吐蕃占据。
就在后突厥西征之时,唐朝也派遣僧怀义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带领20万大军北伐,但是该部落并未遇到突厥军队,于是就在单于台勒名记功而还。过了一段时间,他在此带领20万军队北伐,也同样没有看到突厥的部队,可见突厥的大军都西征了。如果此时僧怀义乘机纵横大漠,设伏兵阻碍后突厥大军撤回,那么后突厥汗国必定会崩溃。但是僧怀义只想班师回朝,不想过多冒险,所以错失了这一千载难遇的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692年颉昳利施可汗之弟默啜继承汗位,建号圣天骨咄录可汗。他将后突厥的国力推向了顶峰,他建立的赫赫武功直到唐玄宗后期才宣告结束,对唐朝边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是唐朝“安史之乱”产生的重要原因。
由于突骑施在抵御后突厥中显示了巨大的能量,使得突骑施成为了西突厥的领袖,最终突骑施在西域重建了汗国,史称“突骑施汗国”,是西突厥汗国的继承者。后来突骑施汗国又在抵御阿拉伯帝国的入侵中发挥了重要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