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欧洲造成强大威胁,持续数百年,东罗马帝国随君士坦丁堡陷落终被土耳其消灭,神圣罗马帝国却在维也纳城下实现逆转最终力挽狂澜。有关于此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尝试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换一种角度重新梳理历史来探究其背后的发展规律和内在原因,以供参考。
上图_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此图为9-11世纪的 拜占庭帝国
一、东罗马帝国VS奥斯曼帝国——千年帝国英雄暮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53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发起“再征服运动”,收复了意大利、北非、西班牙等原西罗马帝国疆土。
公元1299年,奥斯曼土耳其崛起后,不断击败东罗马帝国蚕食其领土。
公元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17万军队拿下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上图_ 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
二、神圣罗马帝国VS奥斯曼帝国——中欧劲旅御国门
公元962年,德意志第一帝国建立。
公元1157年,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消灭东罗马后向欧洲扩张。
公元168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同样集结了17万军队由大维齐尔率领(后加入欧洲属国仆从军使总兵力达25万)向维也纳进发,经过一个多月攻防战即将攻破维也纳城时,波兰及神圣罗马帝国援军及时赶到,以不足8万的人数一举干翻了15万奥斯曼步骑兵,取得了维也纳战役的胜利。
上图_ 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三、为何两者的结局如此大相径庭?
既然同样是面对在欧亚举足轻重的奥斯曼帝国,为何东罗马帝国最终被其消灭而神圣罗马帝国能避免重蹈覆辙并开启了西欧之后包括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在内的一段全新的历史?
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 1、政治原因
既然对手都是奥斯曼帝国,那在面对它时,自己的政治制度如何就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和释放活力的可能性。
东罗马帝国在经历了查士丁尼的对外扩张后,政治制度已经大不如前。
正如《拜占庭帝国通史》所描述的:“……查士丁尼时代则经历了早期拜占庭国家试图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最终失败,几位杰出皇帝在昔日罗马旧框架内寻找走出危机之路的努力只是获得了短暂的成功,却没能持久。”
此后东罗马帝国为了适应生存而实行希腊化改革,从罗马共和国一路继承下来的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保民官等政权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元老院负责国家决策,公民大会审核元老院提案,既有执政官统帅,又有保民官可否决元老院决议”运行模式(互相制约从而实现共和,促进国家发展)愈发无足轻重。
上图_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金币
公元7世纪初元老院还能支持希拉克略(正是他完成希腊化改革,改变了东罗马政治制度)当上皇帝,公元11世纪中叶就只能在皇帝君士坦丁九世的命令下改变自身成员产生方式,允许商人成为元老院成员。皇权的不断增强使得东罗马帝国越来越缺少共和制度下的监督,只能依靠战功选拔的皇帝中的有识之士以一己之力推动改革,大大削弱了活力,最终走向灭亡。
相反,神圣罗马帝国虽然在中央集权上不如东罗马,但因为松散所以各个部分都保留着相当的活力,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能确保有识之士能有相当的灵活性来摆平危机。在维也纳战役中来自神圣罗马帝国诸邦国的4.7万名援军也证明了这一点。
上图_ 神圣罗马帝国皇冠
- 2、经济原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公元11~12世纪小农经济衰退而无法为军区提供足够的农兵,促使东罗马帝国在曼齐刻尔特战役中战败并失去最大兵源地安纳托利亚,只得转向招募以威尼斯为代表的西欧雇佣兵来填补兵力不足,为了拉拢威尼斯商人而给予其诸多特权(例如税率只有4%,东罗马本国商人关税却高达10%),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经济基础。
而在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下的中欧和西欧领土,公元10-11世纪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为主的城市,农业技术水平(铁质农具与畜力的使用)和耕作制度得到改善。庄园的衰落导致大批手工业者和农奴逃离前往郊外,客观上促进了森林荒地的开发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口的大量流动也促进了交通发展。整个帝国虽然还没有达到同时期公元10世纪东罗马帝国“黄金时期”那样的富足水平,却充满着欣欣向荣和蓬勃发展的影子。
上图_ 神圣罗马帝国中世纪时期的“单头鹰”国徽
- 3、文化原因
文化上,两个以“罗马”为名的帝国对新事物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东罗马帝国对文化的态度,正如《罗马帝国的强大与兴衰》中所说:“拜占庭则陶醉于自己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它文明的优点与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迹而不在于创新。”固步自封为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倒是那个被伏尔泰评价为“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其所统治的德意志地区在文化上的进步从未止步:
公元1448年古腾堡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圣经》传播。
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
接下来,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德意志涌现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乃至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一大批优秀的思想家,以至于公元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前,德国人都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有“思想的天空”。由此可见文化对于增强一个国家活力的重要性。
上图_ 奥斯曼土耳其的大小桨帆船战舰
此外,宗教也是东罗马和神圣罗马在面对奥斯曼帝国这个庞然大物时的不同结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罗马帝国不仅在公元653年逮捕过反对皇帝的罗马教皇,还在“毁坏圣像运动”中打压西部教会,为后来“丕平献土”笼络教皇提供了契机。不断将宗教当作控制和利用工具的东罗马帝国最终也尝到了恶果,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因为没钱支付酬金而被用宗教骗来的西欧雇佣兵攻破了首都,加快了自身的没落。
相反,在维也纳战役中无论是神圣罗马帝国,还是波兰、立陶宛,都主要将宗教当作一种联系的纽带,使各个国家在面对奥斯曼这个共同的敌人时能放下争斗,同仇敌忾地与不同信仰的对手作战,在增加各国唇亡齿寒的感受时也加强了各基督教国家间的联系,比起东罗马帝国来对宗教的态度要纯粹的多,因而也为最终取得维也纳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东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面对奥斯曼帝国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