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是如何专权的

明代宦官专权之经过

明之宦祸,始于英宗之王振,盛于武的刘瑾,极于熹宗之魏忠贤。现将明代宦官专权之经过分述如下:

明英宗时,宦官王振得皇帝庞信。王振出身进士,其后因为失职,被逼充当宦官,被选入内书堂侍从太子。宣宗去世后,英宗即位,王振掌管司礼监。可是,当时张太后听政,政务尽委四朝老臣杨士奇,王振未敢专横。但当张太后去世,杨士奇等老臣相继退休,王振于是开始逼害异己,其至移去太祖铸立「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而英宗也对他甚为尊重,称他为「先生」,亲王大臣更称他「翁父」,朝臣争相依附。王振欲以战事邀功,致有麓川之役,战争10年,明损失严重。后又劝英宗亲征瓦剌,引发「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王振被杀。其后,大臣于谦拥立景帝,诛灭王振一族。王振专权7年,竟得金银60万贯,真玩无数,可见他当政期间的搜刮程度。

土木之变后,大臣于谦立景帝,以曹吉祥、刘永诚等统制诸军,开创宦官掌握京城守备的先例。不久,曹吉祥勾结石亨迎太上皇英宗復位,是为「夺门之变」。曹吉祥掌司礼监,总督京兵,朝臣争相依附。不久,英宗怀疑石亨对他不利,擒捕石亨,曹吉祥恐怕祸将及己,与儿子曹钦和千户冯益叛变,事败被杀。

英宗死,宪宗登位。宪宗设西厂,以汪直统领。汪直专政后,屡兴大狱,随意捕杀大臣百姓,外出时公卿皆须避道,权倾天下。后来,宪宗知悉汪直洩露宫中机密,对他逐渐疏远。后将他外调到宣府监军。其后,因御史多次弹劾汪直扰民,宪宗又调汪氏到南京任「御马监」,废置西厂,对他不再信用。

明孝宗登位后,颇能励精图治,施政较重民生,政治稍见清明。这时期宦官权势虽稍收歛,但并未消除,孝宗死后,宦官之祸復炽。

明武宗宠信刘瑾,于东西厂以外设内厂,汪直为提督,刑罚比东、西厂更为酷烈。任刘瑾为司礼监太监,兼提督团营。刘瑾深懂运用计谋,常导帝嬉戏或乘武宗玩乐时奏事,武宗不堪烦扰,将政务尽委刘瑾,天下奏章由刘瑾代阅,人称九千岁。刘瑾曾矫诏命百官跪奉天门下,可见专横程度。其后,武宗深悔错用,故逮捕刘瑾,更在他家中发现伪造的玉玺,刘瑾被诛。

明世宗沉迷宗教迷信,20多年不上朝视事,权臣严嵩于是勾结宦官以掌政,卖官鬻爵,搜刮民财,朝政更乱。

明神宗时,因平倭寇,致军费激增,乃委宦官为矿监、税使,专事聚歛,导致「贫富尽倾,农商交困」,激起民变。

明熹宗时,以魏忠贤任司礼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当时,正值外廷党争甚烈,非东林党依附魏氏,散佈「东林将不利于翁(魏忠贤)」的论调,东林党人杨涟弹劾魏氏24大罪,魏忠贤于是兴起大狱,高攀龙、杨涟和左光斗等数十人,都被杀害。又毁各地书院,甚至诬杀边将,其义子、干孙、宗族却位列公侯。他竟自称「九千岁」,而有地方官奏请为魏氏立「生祠」,将他与孔子相比。

熹宗死后,明思宗擒杀魏忠贤,復任东林党,可惜思宗又宠任曹化淳等宦官,当李自成攻打北京,曹化淳开城门投降,明亡。

明朝宦官是如何专权的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