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主体早已融入汉族,今天的锡伯族应是鲜卑血缘最近的民族后裔,锡伯在辽宁沈阳、辽阳分布较多,还有新疆伊犁地区,吉林地区,黑龙江地区,甘肃地区,西安周边,大同周边。鲜卑创造了北魏王朝,鲜卑很早就与汉族通婚同化,冯太后出身汉族,今天辽宁朝阳的北魏塔就是冯太后怀念家乡建的,她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孝文帝拓跋宏,后改为元姓,北魏王朝奠定了隋唐的基础,李世民的祖母就是鲜卑人, 隋炀帝杨广的母亲也是鲜卑人.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慕容姓鲜卑在辽宁朝阳建立起的前燕政权,和前秦,东晋三分天下。今天的慕姓多为慕容后改,沈阳落马的慕绥新市长就是慕容鲜卑后裔。
契丹人:最近的血缘为达斡尔族,黑龙江分布较多,齐齐哈尔的讷河附近,末代皇后婉容就是达斡尔族人。金元时期,大部契丹人已和汉人有没有区别。
柔然:柔然与拓跋鲜卑同源,柔然与南北朝时期统治中原北方的北魏拓跋氏多次交战。柔然最后被突厥系民族击败后,分为南北两支。柔然的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人的一部分。北支逃到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室韦是蒙古人的祖先之一。
东胡:鲜卑、契丹、室韦、蒙古都是属于东胡这一族系。
犬戎:今天的羌族
党项族:是古代西羌人后裔,党项还含有拓跋鲜卑成分。西夏灭亡后党项族人主要有五个去向:一是逐渐汉化、二是逐渐藏化、三是蒙化、四是回化、五是迁入中亚,部分西夏党项族人进入尼泊尔。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区定居的木雅人血缘与党项比较近。另外,古城西安发现的西夏王朝末帝后人李培业和他珍藏的9部皇族家谱及安徽发现的两部互相印证的西夏后裔家谱,证明西夏后裔传承至今,并已成为汉族的成员。党项后裔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也有分布。现代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平武县,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黑水、九寨沟、马尔康等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甘肃南部,陕西西南,云南部分地区。据2005年统计,户籍登记为羌族的人口为32.65万。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难中,羌族损失很大。
古羌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出自古羌族。
氐族:说到氐族我们就想起淝水之战的符坚。部分学者认为氐族与羌族同源,春秋战国时始以氐为族名,居于中国西北部。汉朝至三国期间,氐族曾两度 大迁徙,至关中一带居住。曹操曾经迁一部分氐人到中原融合。惠帝时代,氐人曾与晋相战两年余,到十六国时晋室南下,氐人便在北方建立前秦、后凉、仇池等政权。前秦的苻坚如果在淝水之战击败汉人的东晋,历史将被改写,汉族将会被惨遭屠戮,可能氐族会建立像清朝一样的少数民族朝代,还得感谢谢安这个英雄人物,苻坚也算是氐族杰出的人物了。三国时魏人鱼豢《魏略西戎传》。此文记载当时氐族情况为: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能种田﹑织布,同时兼事畜牧业。畜养有猪﹑牛﹑马﹑驴﹑骡等。有众多支系,各有称号。统治阶级中的代表人物“王”,“侯”已经形成,并多受中央王朝的封拜。语言与羌﹑杂胡的语言相同,而同时又多知汉语。有姓,皆采用汉族的姓氏。婚姻家庭与羌族相同。衣服崇尚青﹑绛色。服饰方面,缘饰似羌族,而衽露又似汉族袍服。可见,民族的经济与文化既与羌族极相近,同时又受着汉族的强烈影响。随着长居于中国日久,在唐朝时代,一部分氐族人与吐蕃人相融合,而其余氐族则与汉族或其他民族相融合。目前民族学家认为现在白马藏人的血缘和生活习惯算是氐族的后裔。还有一部分苗族也是氐人后裔。在四川平武县(四川绵阳市管辖)西北部的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4个乡境内,聚居着一支古老的民族,通称白马(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是氐族,系古代白马氏的后裔)。他们的服饰十分独特。不论男女,头上都戴一顶盘形、圆顶、荷叶边由羊毛压模后制成的白色毡帽,并在帽顶侧面插上一只或几只白色雄鸡的尾羽作饰物。
匈奴:后分为南匈奴,北匈奴,南匈奴被汉族同化,北匈奴到欧洲成为匈牙利人,著名人物阿提拉。鲜卑强盛后,原属匈奴的很多草原部落也改称鲜卑。今天的突厥和蒙古族也都与匈奴有很大渊源。
吐蕃:这个简单,就是今天的藏族。
夫余:后来分为两只,一只为高句丽,一只被北方早期民族同化。
乌桓:被曹操灭族,余下10几万人迁到中原被汉族同化,应该是鲜卑人同族。
突厥:突厥人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地,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牛的建立过强大的,幅员辽阔的奥斯曼帝国。中国部分为维吾尔族。被伊斯兰化以后,也有部分到中原后,形成回族。
回鹘:主体由丁零人构成,融入了铁勒和高车人的一部分,在唐朝时期,将突厥主体灭亡。回鹘生存到现在,即今天的维吾尔族。
羯:匈奴的一部分,也有认为是突厥人,是白种人。在公元4世纪被汉人冉闵一次性屠杀20万人,导致羯族灭种。有人新考证羯人为犹太人,应该不是很准确。羯人属于中亚高加索白种人是确定无疑的。
女真:今天满族,近几年出现很多不同的观点。
丁零人: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涅涅茨民族,4世纪中叶,生活在阴山一带的人大都已鲜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人在北魏时期大量参加鲜卑人、汉人的战争,其中大部和丁零人一起逐渐融入汉族。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政权。敕勒中北方的一部后来成为回纥,现代维吾尔族的祖先。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境内的雅库特人也是敕勒人的后裔。
沙陀族:出自于西突厥部,史书记载特征属于突厥白种人,游牧在新疆哈密周围,曾经依附于吐蕃,既藏族。后投奔唐,曾经帮助唐征辽东打朝鲜,后来被安置在朔州,太原,忻州一带,唐末大乱时候建立过三个政权,定都洛阳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定都开封的后晋高祖石敬瑭,定都开封的后汉高祖刘知远,郭威,赵匡胤都为后汉沙陀人打过工。沙陀族后来被汉族同化。
吐谷浑: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之庶长子,慕容涉归分户700使别部以牧。4世纪初,慕容涉归死,其嫡子慕容廆继为单于,与慕容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止于佨罕,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其实就是从辽宁朝阳走出去,在甘肃青海一带混得风生水起的鲜卑人,663年吐蕃破其国,诺曷钵率残部奔凉州。670年,吐蕃尽据吐谷浑地。672年,唐迁其部于灵州 ,置安乐州 ,以诺曷钵为刺史。吐蕃占据灵州后,吐谷浑更东迁朔方、河东。五代时散处蔚州等地 。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 ,这部分吐谷浑人便臣役于契丹,后世多同化于汉族或其他民族。留在青海的吐谷浑,有学者认为即今土族的先民。
许多古代著名的民族,虽已消失,但由于互相融合互相吸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一族是纯种的,尤其是汉族,是以秦汉为基础,吸纳了所有的东亚民族,不断演进才形成今天的样子,所以说,中国古代各民族的后裔大多存在于现今的汉族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