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立復兴国中103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第三次定期考历史科试题
命题:陈莹如老师 范围:B3 L5 ~ L6 ( )年( )班( )号 姓名( )
一、选择题:(每题5分,计90分) ※ 请在电脑卡划记作答
3
7.右图是南宋时期的地图,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名称与叙
述,何者配对正确?
(A)甲国是蒙古国,由忽必烈统一建国
(B)乙国是金国,由女真族在北宋末年建国
(C)丙国是南宋,因靖难之役后南迁,定都临安(今南京)
(D)丁国是西夏,是契丹族建国。
38. 承上题,当时这四国之间的关系与演变,何者正确?
(A)乙国曾与丙国联合对抗甲国
(B)乙国后来被丙、丁国联手消灭
(C)乙、丙国订有〈澶渊之盟〉,以岁币来维持和平
(D)甲国实力最强大,乙、丙、丁三国皆为其所灭。
39.应星搭乘时光机穿梭中国各朝代,请根据应星与商人甲、乙、丙的对话,判断他们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
商人甲:「到北京后,你就先到会馆稍作歇息,顺便打探消息。」
商人乙:「明天买卖要用到的会子准备得差不多了!」
商人丙:「政府浮滥的发行宝钞,看样子接下来会通货膨胀了!」
(A)乙→丙→甲 (B)甲→乙→丙 (C)丙→甲→乙 (D)乙→甲→丙。
40. 中国历史上地方藩镇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机解除,开始于哪件事后?
(A)宋太祖实施强干弱枝 (B)明太祖废除丞相 (C)元世祖灭南宋 (D)宋徽宗联金灭辽。
41. 以下是泰熙对某位君王内政外交的描述:「内政方面,他平定地方势力,将台湾纳入版图。对外方面,他接受西学,后来因中国教徒的祭祖问题,与传教士发生冲突。」请问:这君王应是何人?
(A)明成祖 (B)元世祖 (C)清圣祖 (D)清高宗。
42.关于史学家与其着作的配对,下列何者正确?
(A)西汉‧司马睿着《史记》,为纪传体通史 (B)东汉‧班固着《汉书》,为编年体断代史
(C)北宋‧司马光着《资治通鑑》,为编年体通史 (D)西汉‧司马迁着《史记》,为纪传体断代史。
43. 史可法是清代时赴京赶考的读书人,请问:下列哪一种情形是他当时可能的遭遇?
(A)闲暇之余可以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来放松心情 (B)他接下来准备前往南京参加会试
(C)肚子饿时,可以拿非洲传入的烤番薯来充饥 (D)途中可以在官方的驿站住宿,干净又安全。
44. 清初陆续平定叛乱、取得土地,一步步完成国家的统一。请将下列事件依时间顺序排列:
(甲)灭流寇 (乙)入山海关、进占北京 (丙)攻克臺湾 (丁)平定三藩之乱 (戊) 消灭南明政权
(A)乙丁甲丙戊 (B)戊乙甲丁丙 (C)丙戊丁甲乙 (D)乙甲戊丁丙。
45. 下列哪个情境是无法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见到的?
(A)用飞钱进行交易 (B)住家旁就有中药铺、书店 (C)到「瓦子」听人说书 (D)晚上可以逛夜市。
46. 圆明园在英法联军前,被称为「万园之园」,起先只是江南风格的庭园,后来在清干隆年间,增加许多欧式建筑,融合中国与欧洲的特色,颇具新意。请问:圆明园中西洋建筑的设置,与下列何者有关?
(A)蒙古三次西征,最远横扫义大利 (B)地理大发现后,西方传教士来华
(C)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 (D)马可波罗到中国游历。
47.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称为「靖难」。请问:「靖难」是指下列哪一件事?
(A)明惠帝进行削藩,引起燕王反叛 (B)南宋时,铁木真率蒙古军攻陷临安,灭南宋
(C) 北宋时,女真族入侵掳徽、钦二宗,灭北宋 (D)明末清初,吴三桂开山海关门引清兵入中原。
48.明朝末年,发生了一场始于飢荒的灾难,政府却因无法有效救济,导致灾民与飢兵结合,最后叛军攻入北
京,导致明朝灭亡。请问:当时攻入北京的叛军是由谁主导?
(A)赵匡胤 (B)李自成 (C) 吴三桂 (D)徐光启。
49. 中国史上,中央政府不设置宰相,由皇帝独揽大权的朝代有哪些?
(A)秦、汉 (B)隋、唐 (C)宋、明 (D)明、清。
50. 吴平是明朝商人,居住于广州,常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往来,下列哪一项可能是吴平会遇到的挫折?
(A)朝廷为了防范郑氏政权,不准人民出海贸易 (B)政府因倭寇而实施海禁,导致走私贸易猖獗
(C)政府限制只有广州可以通商,导致贸易量大减 (D)白银短缺,所以吴平只好用交子和外国商人贸易
51. 容鸿是某朝代长江流域的地主,当时政府为了改善税收减少,田赋不清的问题,推动了一项新的财税政
策,称为「一条鞭法」。下列哪一项是容鸿在当代可能会遇到的情形?
(A) 这是清代的政策,容鸿觉得这个新政策很便利,因为可以直接缴交实物作为税金
(B) 这是明代的政策,可将力役与田赋合併,政府会依据容鸿的土地大小来决定徵收多少白银
(C) 这是元代的政策,容鸿当时应该属于种族政策下的「南人」,所以才需要负担国家的财税
(D) 这是宋代‧张居正推行的新法,立意虽佳,但人亡政息,最后还引发东林党争。
52. 有关宋元理学的形成与转变,下列何者叙述正确?
(A)理学集大成者为朱熹,他将《论语》、《孟子》、《老子》、《易经》合称为 「四书」
(B)宋代儒家学者强调理性,排斥佛教与道家思想,故称为「新儒学」
(C) 自元代开始《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定本
(D)元代汉人、南人也可参加科举,但规定须以八股文格式书写
53. 某文献详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内文可能出现以下哪一项叙述?
(A)北宋‧宋应星着有《天工开物》这本科技着作,内容已有关于石油的记载
(B)火药自唐末开始用于战争,怛罗斯之役后经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
(C)北宋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经蒙古西征后传至欧洲
(D)指南针(罗盘)在宋代普遍用于航海,后经由蒙古人传到欧洲。
54. 「这朝代的建立是源于某将领兵变、篡位自立,但因政策过于内重外轻,导致国防消极防守为主。不过,
它的经济与文化非常繁荣,研究指出,换算这朝代的GDP(国民生产毛额)总量为265.5亿美元,佔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2.7%。」根据上文资料,下列哪个解释最正确?
(A)上文的「某将领」是指吴三桂 (B)这朝代率先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可知海上贸易发达
(C)这朝代皇帝废除丞相,使国家内重外轻 (D) 由「澶渊之盟」的签订可知这朝代的国防政策消极。
二、非选择题:(每格2分,计10分) 请在下方答案栏上作答
以下是宋代某位皇帝召开的国事会议,请根据对话回答1~3题
皇帝:「如今国库亏空,不知众大臣是否有好的方案解决?」
大臣:「国库亏空的问题在于二者,一是庞大的人事开支;另一则是外患问题,如要解决所有问题,唯有
下诏变法一途。」
召开这场国事会议的当朝皇帝是谁?
倡导变法的是哪一位大臣?
这场变法的结果,后来引发哪场党争?
在故宫「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交会」特展中,有一主题描述当时□□ 在中、法两国君王之间架起的无形桥梁,使路易十四对康熙皇帝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法国人也兴起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好奇与模仿。
4.请问,当时扮演中西文化交流无形桥梁的是哪一派传教士?
5.后来中西文化交流中断,是因为哪位皇帝禁教所造成 ?
历史答案栏 二年( )班( )号 姓名( )